銅鑼、喇叭、腳板:“土辦法”在中國農村防汛中發揮重要作用

銅鑼、喇叭、腳板:“土辦法”在中國農村防汛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重慶市開州區臨江鎮,洪水退去後,雷霞在重新整理茶館內的桌椅。新華社記者黃偉攝

  新華社重慶7月20日電(記者趙宇飛)雷霞在重慶開州區臨江鎮經營一家茶館,16日下午洪水到來時,她早已轉移至安全地帶,並將桌椅、電器等物品搬到安全的地方,避免了重大財產損失。

  “那天下午三點多,我突然聽到一陣鑼聲,知道洪水要來了,這為大家安全轉移爭取了時間。”雷霞説。

  15日起,開州所在的長江上游地區遭遇持續強降雨。鄉鎮街道和村社的工作人員24小時輪流值守巡查,他們大多提着一面銅鑼,發現險情就馬上敲鑼。從古代沿用至今的銅鑼,依然在中國農村防汛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洪水往往來得比較急,而且有時發生在深夜或凌晨,挨家挨户通知根本來不及。鑼聲穿透力強,人們聽到鑼聲就知道洪水要來了。”臨江鎮鎮長鄒品生説。

銅鑼、喇叭、腳板:“土辦法”在中國農村防汛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重慶市開州區臨江鎮,鎮幹部正提着銅鑼巡查河流水位情況。新華社記者黃偉攝

  如今,無人機、智能化巡檢系統等大數據、智能化技術已廣泛應用到防汛工作中。但在一些技術尚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很多防汛的“土辦法”同樣發揮着重要作用。和銅鑼一樣,大喇叭也在防汛抗洪中顯示出“威力”。

  巫溪縣田壩鎮與臨江鎮同處長江上游,16日凌晨3時許,洪水漫過灣灘河向場鎮湧去。危急時刻,田壩鎮工作人員袁柱軍用高音喇叭開始喊話:“大家快起來了,洪水來了,都轉移到上面小學去!”

  睡夢中的人們被高音喇叭驚醒,紛紛開始轉移。凌晨6時許,場鎮的洪水已達2米深,但1000餘名居民早已轉移完畢,無一人傷亡。

  “挨家挨户通知只能一對一,而一隻喇叭可以對100人、1000人,傳播效率很高,是爭取防汛疏散時效性的‘利器’。”袁柱軍説。

  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光有銅鑼和大喇叭有時還不夠,關鍵時刻還要靠基層政府工作人員的腳板,親自上門進行排查。特別是農村地區老年人普遍較多,聽力較差、行動較為遲緩,往往是防汛轉移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

銅鑼、喇叭、腳板:“土辦法”在中國農村防汛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重慶市開州區臨江鎮和勝村,村民正提着銅鑼,巡查滑坡體的下沉情況。新華社記者黃偉攝

  16日上午8時許,在重慶萬州區五橋街道香爐山社區,洪水已經齊腰深,大部分居民已被疏散。社區書記傅山祥仍在挨家挨户排查。

  一棟居民樓的二樓樓梯口,一位老人和一對母女正在呼救。傅山祥找來繩子,一頭拴在公路行道樹上,一頭拴在自己腰上,跳進了齊腰深的洪流中,艱難地向街對面蹚過去,把受困的三人轉移到安全地點。

銅鑼、喇叭、腳板:“土辦法”在中國農村防汛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重慶市萬州區五橋街道香爐山社區,傅山祥在洪水中轉移受災人員。受訪者供圖

  “敲鑼、喊話、發警報的同時,鄉鎮、村社幹部必須要挨家挨户敲門,絕不能讓一個人滯留在家中,尤其是老年人。”傅山祥説。

  在近期的南方汛情中,銅鑼等“土辦法”被各地廣泛使用。“在農村,防汛工作歸根結底是‘人’的工作,這些‘土辦法’永遠不會過時。”鄒品生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1 字。

轉載請註明: 銅鑼、喇叭、腳板:“土辦法”在中國農村防汛中發揮重要作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