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問題柏林峯會與會者合影。|資料圖片
多年來,作為“經濟巨人、政治侏儒”的德國一直希望擺脱歷史陰影,真正成為一個世界級大國,提升歐洲在國際政壇上的分量。然而,德國政府近年來忙於內政事務,在外交上沒有清晰可見的理念,也沒有卓有成效的策略,始終處於左顧右盼、戰略被動的狀態。
2020年初,德國在聯合國框架下成功召集了利比亞問題柏林峯會,會議達成了一系列成果,這讓人們依稀看到德國外交戰略化被動為主動的轉變,看到傳統外交在這個“不太外交”的時代仍有望發揮作用。
德國地位超脱,符合充當協調人的條件
作為北非門户的利比亞因其豐富的石油儲備,歷來是外部勢力的爭奪之地。2011年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後,利比亞爆發內戰,此後持續動盪。當初享受免費教育和醫療,甚至連用電都可以免費的利比亞百姓,如今飽受戰火之苦,可謂民不聊生。
法、英、美領導的國際聯盟支持組建了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由薩拉傑擔任總理。2014年起,由利比亞伊斯蘭民兵組成的“國民軍”在軍事強人哈夫塔爾的帶領下,逐步掌控了東部和南部的軍事基地和港口,利比亞近八成的石油儲藏和近九成的領土都在“國民軍”勢力範圍之內,而且“國民軍”得到了利比亞民眾的支持。西方國家在推翻卡扎菲政權之後扶持並認可的民族團結政府目前只掌控首都的黎波里及周邊地區,而且該政府並不受民眾擁戴。哈夫塔爾領導的“國民軍”計劃進攻的黎波里,最終目標是奪取政權。在利比亞,誰掌握石油和天然氣生產的控制權,誰就掌握了國家命脈,進而掌握利比亞政權。
外國勢力的干涉進一步加劇了利比亞的利益衝突,多國各有各的利益考量。例如,哈夫塔爾就得到了俄羅斯、法國、埃及、阿聯酋的幫助,而民族團結政府則有土耳其、意大利等國為其撐腰。多個國家和組織在利比亞的利益衝突、交叉併疊加,使得利比亞問題數年無法得到解決。
在利比亞問題上,德國始終沒有干預其內部權力鬥爭,也沒有參加2011年推翻卡扎菲政權的國際軍事行動。德國因而符合充當協調人角色的前提條件。自2019年9月以來,德國政府一直在聯合國框架下努力推動利比亞和平進程。
2020年1月19日,在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召集下,利比亞問題國際會議在柏林順利召開。聯合國、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土耳其、意大利、埃及、阿爾及利亞、阿聯酋、歐盟、非盟、阿盟等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及政府高級代表齊聚柏林,商討利比亞內戰問題,其中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意大利總理孔特、俄羅斯總統普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英國首相約翰遜等領導人。會議通過的《柏林宣言》涉及55項成果,達成利比亞暫時停火協議,外國勢力承諾不干涉利比亞內政衝突,同意遵守2011年聯合國對利比亞實行武器禁運的協議。會議還決定成立軍事委員會,分別由薩拉傑和哈夫塔爾指定5名代表,確保衝突雙方真正停火。
各國領導人在柏林峯會上商討利比亞危機。|資料圖片
民族團結政府請求國際社會派遣一支國際保護部隊支援利比亞政府,該國際保護部隊必須在聯合國框架下行動,可由歐盟、非盟或者阿盟派遣。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約瑟普·博雷爾提議向利比亞派遣一支歐盟保護部隊。相關國家是否真正遵守武器禁運協議,還需實行嚴格的監管以及配套的制裁措施,但總體可以説,在利比亞問題上,柏林峯會取得了比預期更好的成果,跨出了利比亞和平進程的第一步。
德國在利比亞問題上的多重利益考量
德國努力出面調解利比亞問題也是有自身利益考量的。利比亞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備,對德國的能源安全極為重要。另外,利比亞是德國能否抵禦難民潮的關鍵。
目前利比亞處於戰亂狀態,國家管理缺失,許多非洲難民北上歐洲會選擇利比亞過境,通過地中海到達歐洲,利比亞本國也有很多難民意圖逃往歐洲。如果利比亞持續混亂,歐洲就無法與利比亞達成移民遣返協定。利比亞再不停戰,會有更多難民湧向本已不堪重負的歐洲。難民潮對德國政治和社會穩定構成巨大威脅,甚至改變了德國傳統的政治生態,繼而威脅到德國傳統政黨的執政地位。
德國召集利比亞問題國際會議,對默克爾本人意義也相當重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她在國際政壇有所下降的地位,改善其在國內政壇不斷受挫的聲譽。去年,默克爾被曝健康狀況出現問題,黨內外要求其下台的聲音從未斷過,此次利比亞問題國際會議可以幫助默克爾重返國際政治舞台。人們似乎又看到了昔日那個自信滿滿的“鐵娘子”。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讚默克爾的危機管理能力是“卓越的”,對解決國際事務的態度是“熱情的”。默克爾如此賣力向國際社會證明其在國際事務中的運籌、協調和斡旋的能力,不禁給人帶來無限遐想。多年前就有輿論猜測,默克爾退出德國政壇後有望擔任聯合國秘書長。而柏林這個昔日冷戰的前沿陣地,如今也有望被冠以“世界和平之都”的稱號。在日益複雜的“敵友不分明”或“亦敵亦友”的世界政壇,德國外交正努力讓逐步失效的傳統外交重新奏效。
2020年下半年,德國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是德國人。有了歐盟的密切配合,德國外交有望在國際政壇上有所作為,2020年,德國外交事務的重要議題是非洲和中國,舉辦歐非峯會、中歐峯會以及中歐全體領導人峯會都為此提供了契機。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德國在努力維護好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同時,其外交工作似乎有重點轉移的跡象,在戰略上化被動為主動,開始真正思考自身的利益所在。此次利比亞國際問題柏林峯會上,默克爾強調的“不干涉他國內政,不訴諸武力”的基本原則引人注目,贏得尊重。但能否真正推動利比亞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還要看德國能否保持足夠的政治智慧和超常的勇氣。唯其如此,才有望摘掉“政治侏儒”的標籤。
作者:毛小紅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
編輯:王卓一
責任編輯:宋琤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