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21萬噸電子垃圾,養活4萬人,卻讓他們活不過25歲
2019年9月,有一部真實故事改編僅五集的電視劇《切爾諾貝利 》引發全球性的熱議。
講述的是1986年4月前,蘇聯在烏克蘭建造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31人當場死亡,上萬人由於放射性物質影響而致病,時至今日仍然有因為放射性污染而畸形的胎兒出生,成為世界上最嚴重的人為災難之一。
其實很多地方都受到核輻射的影響,只是切爾諾貝利最被人熟知罷了。
在非洲大陸上有一個沿海國家是全球的最低收入國家之一—加納。在加納的首都阿克拉市的邊郊鎮阿博布羅西有一個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填埋場。雖然在1992年這個“數字填埋場”已經禁止發達國家向它們運送垃圾,但是這麼多年來依舊有許多有害的廢棄電子垃圾從各個國家用合法或者非法的方式運往阿博布羅西。
它是全球最大的垃圾場,這裏出生的70?兒都患有疾病,工作的青少年很少有活過25歲。但是當地的人不但不想改變,反而非常樂意。
從全球來看,歐洲人電子廢棄產物生產量排名全球第一,每人16.2公斤,而非洲每人僅為2.5公斤。電子垃圾受害最大的人,往往不是它的消費者,而是以撿電子垃圾為生的貧苦民眾。
為什麼不禁止?
阿博布羅西每個月都會收到來自歐美國家的集裝箱,裏面裝滿了廢舊電視機、廢舊手機、廢舊電腦等等一系列的電子垃圾。與其説它們是電子垃圾不如説是垃圾中的垃圾。
在運送到非洲之前,歐美國家早已做了可回收預處理,簡而言之就是把最值錢的配件拿走,剩下的不是塑料廢鐵就是含有對身體有害物質的電子配件。科學家統計每年有21萬噸的電子垃圾在加納焚燒填埋,但是隻有3?電子垃圾具有回收價值。
即使只有3?回收物質,還是吸引了4萬人來這裏生活。並且,為了能搶到好的物資,超過5000名廢料收集者願意在黑煙滾滾的環境下工作,其中一大部分還是兒童和青少年。
在當地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14歲以下的兒童是不能參與電子垃圾焚燒,只有14歲以上的男孩才有資格焚燒電子垃圾,然而女孩子只能在這個垃圾場內販賣食物。
14歲以上的男孩可以在這個垃圾場用火把電子元件中的銅、鋁、鐵給焚燒出來,讓火熔化塑料留下的就是金屬。他們每天最起碼能賺0.4—1美元,每月還要往家裏寄10美元。狼多肉少,很多孩子只能在別人燒掉電子垃圾後,再去焚燒然後尋找別人遺漏的物資。
等到20歲,焚燒垃圾的男孩就可以開始另一份工作——倒賣。這是一個“美差”,不參與焚燒,也不用參與任何的體力勞動,只需要控制回收秤,從十多歲的孩子手裏回收有價值的金屬,並出售給需要的商家。
這裏的一些孩子,永遠過不了25歲生日。
高温和濃濃黑煙下的電子垃圾不僅對身體而且對自然環境造成深遠的影響。
2008年世界綠色和平組織從水域、灰燼和土壤中採集樣本,檢測發現了高濃度的鉛、鎘、砷、二噁英、呋喃和多氯聯苯。
其中鉛含量最高的土壤達正常水平的100倍,鉛具有很強的神經毒性,短暫接觸就會導致頭痛和胃痙攣等。在這裏工作的孩子經常會頭疼、失眠,如果碰到燃燒物的灰燼皮膚就會長出很多的斑點,醫療落後,經濟落後,他們想要逃離但不能逃離,因為會失去了唯一賺錢的機會。
這種毒物污染了當地的自然環境和食物鏈,當地小販賣出的雞蛋含有有毒物質,超正常量220倍。
2013年,美國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將阿博布羅西列入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地區,與切爾諾貝利齊名。
是誰在幕後?
1992年生效的《巴塞爾公約》,禁止發達國家將危險廢品運往欠發達國家,但這種公約並未起到禁止作用,只需要在電子垃圾當作“援助物資”輕鬆矇騙過關。
舉例來説,在德國合法地處理一個廢棄顯示屏需要大約3.5歐元,而運到加納只需要1.5歐元。
看來是不道德的行為,但其實這也為加納當地帶來了經濟收益。不僅如此,當地的垃圾收集者每月的收入從70美元漲到140美元,而經銷者和回收者可以從每月500美元漲到1050美元。
最後
2015年,德國的一家國際合作公司設立了一個項目,發明一種自動剝線機來取代用明火焚燒,這種電纜穿過刀片即可切開絕緣材料更容易獲取內部的銅線或其他金屬。這也將為30?垃圾回收者帶來良好的工作環境,獲取更高的利益。
雖然世界各國,各個組織都在幫助這個電子垃圾場恢復環境,提高收益。但是已經被破壞的環境很長時間內也不會有任何起色。即使挽救,總比放任不管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