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奮鬥收穫成為時代風尚
讓奮鬥收穫成為時代風尚——袁隆平等6人獲聘“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有感
19日晚,網上一則新聞受到網友一致點贊。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正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袁隆平、申紀蘭、馮鞏、海霞、馮驥才、李子柒等6人受聘擔任首批推廣大使。
加班回家雖已深夜,卻毫無睡意,作為農民的兒子,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這幾個詞醒目而提神。袁隆平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讓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裏;央視主播海霞帶貨湖北農產品,推動網上網下帶貨潮,“主播帶貨”、“市長帶貨”等成為熱詞;美食博主李子柒用鏡頭記錄鄉愁,唯美的田園詩意成為千萬網紅一股清流... ...細品、細品,這6位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傳遞中國人民對豐收的暢想,這條新聞也散發着收穫的味道。
作為在甘肅會寧小山村長大的一名“80後”,對豐收有着情有獨鍾的記憶。春天,父母忙碌耕種把各色種子埋在黃土地,就像夥伴們迫不及待地翻看剛領回家的課本一般,滿心期待孕育着一個豐收的夢。夏天,深褐色的大山披上翠綠的外套,父母盼一陣雨天也盼一陣晴天,雨露陽光的沐浴讓莊稼由綠變黃,那是豐收的前奏。秋天,山連着山的大地變成綠色、黃色和紅色,小木車在山樑上、梯田間來回穿梭,車上滿載的莊稼壓彎了父母的腰,嘴角卻洋溢着踏實的笑。冬天,與熱炕、火爐一起成為過冬標配的,還有飄着麥香、油香的麪點,鄰里串門聊得最多的便是誰家的莊稼最好、誰家的糧倉最大、誰家的孩子讀書最用心等等。
在老家,“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是很多家庭的座右銘,春華秋實、先苦後甜、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等,更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祖祖輩輩認準的老理。父親不識字,卻是耕種的行家,每年選地接茬種的莊稼總是豐收,雙手灑種子比播種機點的還勻稱,如果種地也評職稱他絕對能當上“教授”。這些年村裏很多人進城務工,有的地空置着,父母一聊起就充滿惋惜:“地怎麼能荒,吃什麼呢?”以至於他們不在老家住了,也要在地裏種上苜蓿才踏實。
去年,父母學會了手機上刷短視頻,聽到農村網紅一天掙好幾萬的消息,驚得下巴都快掉下來了,連連嘆息“我們都沒用了,跟不上時代了!”誠然,有人認為“農民意識”是思想保守、固步自封的代名詞,筆者卻有着不同的理解:“踏踏實實種地,才有好收成”。不論時代如何進步、社會如何多元、科技怎麼發展,對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行業而言,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真理亙古不變,只有腳踏實地、立足本職、不懈奮鬥,才能看到豐收的願景。
靜而思之,收穫的味道應該成為時代最美的味道。筆者欣喜地發現,從科學家、藝術家、知名媒體人、文壇巨匠等獲聘中國農民豐收節首批推廣大使,這個風尚正在全社會輻射開來,網友們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點贊,也是為辛苦耕耘的中國農民點贊,更是為拼搏奮鬥、收穫幸福的時代風尚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