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沒用的3種教育方法: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人民日報》曾發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父母作為子女的第一任老師,總會忍不住對子女小輩進行説教。

可父母長輩總是隻想講自己的大道理,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你的道理孩子真的聽懂、聽進去了嗎?

養兒育女之路,也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修行之路。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代名儒顏之推的《顏氏家訓》,這本書被譽為“古今家訓之祖”,總結了一位好父親教育子女後輩的精闢經驗,當中有許多先進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可適用。

綜合《顏氏家訓》的內容,等到十年後,最有出息的孩子一般都出自這3種家庭。

11 最好的溝通方式,是共情

意思是,父母在子女面前既有威嚴而又能關懷愛撫他們,不過溺愛,也多訓斥,子女就會對父母敬畏、謹慎而孝順。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場景:

家裏來客人了,孩子害羞不敢打招呼,家長催促道:“快和叔叔阿姨問好,好孩子要有禮貌。”

父母脱口而出的大道理,真的能收到預料之中的效果嗎?

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到,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多少父母無意之中已經把這三個“不應該”做了個遍。

從成年人的角度來看,這些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在孩子眼中,他們不會在乎父母舉動背後的深意,因為他們的認知水平與成人還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孩子只會記得“媽媽不讓我吃我愛吃的冰淇淋”、“我明明不認識那些叔叔阿姨,爸爸硬要我打招呼”、“我肚子一點都不餓,爸媽卻逼着我吃飯”。

對孩子來説,最好的溝通方式,是共情。當成年人從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有些難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有這樣一個故事:

14歲的女兒想穿超短褲上學,這讓愛女心切的父親操碎了心。

一味講大道理阻止顯然沒用,父親靈機一動,直接套上了同款超短褲,還特地到女兒面前秀起了身材。

正當女兒瘋狂大笑時,父親説出了自己的建議,並且強調,如果女兒不改變主意,自己就乾脆穿着超短褲去接她放學。

女兒笑着接受了父親的建議,一次溝通危機就這樣在歡聲笑語中解決了。

這位父親沒用滔滔不絕的大道理,也沒一味指責、強行干涉。

這種“攻心為上”的親子溝通,既讓家長實現了初衷,也讓孩子感覺被尊重,是實實在在的“雙贏”。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這份愛不僅要有理智與規則,也要有保護與温情。為人父母,生怕孩子行差踏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呈現的方式更重要。

把話説到孩子心坎裏,才是家長最想看到的結果。

22 父母的身教,是最好的家教

意思是,教育感化這件事,是從上向下推行的,是從先向後施行影響的。好的家庭教育,是由長及幼的潛移默化,育人先育己,父母做好了,才能帶給孩子好的榜樣。

蘇洵,自古至今都是是中國人教育孩子勵志求學的典範。

唐宋八大家,蘇洵帶着兒子蘇軾和蘇轍,霸佔三席,冠絕古今,成為千秋佳話。

作為成年人,蘇洵擁有足夠強大的意志力嚴以律己,可對於正處於貪玩年紀的孩子來説,要想讓他們堅持學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蘇洵卻有他的“算計”。

每當孩子玩鬧的時,他就故意躲進角落,拿出一本書津津有味地閲讀着。每一個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等他們上前探尋父親的“秘密”,蘇洵又連忙把書合上,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

久而久之,兩個孩子便對書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即便父親不在身邊,也會如飢似渴地閲讀父親的藏書。

而且為了不讓自己被兩個智力超羣的兒子“後浪推前浪,前浪拍倒在沙灘上”,蘇洵下更大的功夫刻苦攻讀。

後來,他陪着兩個兒子一起去考進士,結果父子三人竟皆成為了曠古爍今的大文豪。

《顏氏家訓》:“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燻漬陶染,言笑舉對,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較明易習者也?”

意思是,人在少年時期,思想情操尚未定型,容易受到與他親近的朋友薰陶感染。孩子的言談舉止,即使並不是有意向父母長輩學習,也會自然而然地相似起來,何況操行技能等明顯容易學習的方面呢?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耳提面命,嘶吼着“你為什麼不好好學習”,而是一種春風化雨的過程。

父母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教育出最好的孩子。父母的身教,才是最好的家教。

33 眼光放得長遠,孩子會走得更遠

意思是:孩子心性純潔無染,精神容易專注;長大成人後,妄想紛飛,思想容易分散。因此,教育要趁早,千萬不要錯過大好時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4 字。

轉載請註明: 世上最沒用的3種教育方法: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