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劍來765》陳平安來自“七大姑八大姨”的煩惱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綜合

“落魄山”晉升為宗門,陳平安幾乎所有的朋友,包括商業盟友和夥伴,除非特殊原因,均派人到場觀禮。觀禮嘉賓和細心道友發現了一個問題,“春露圃”居然沒有人出席,這可不是正常現象。不是“春露圃”的架子大,而是“落魄山”根本就沒邀請,“落魄山”和“春露圃”有了糾葛,也是陳平安來自“七大姑八大姨”的煩惱。


“七大姑八大姨”,在現代的語境裏,往往包含些貶義,其實計劃生育持續幾代後,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並不多,還在走動的就更少,所謂“七大姑八大姨”,是説那些以為和你很親近,感覺有責任有義務關心你,同時也有權利指導你的人。“春露圃”宋蘭樵的師父,那位“老婦人”,自認為是陳平安“七大姑八大姨”的長輩。


“老婦人”有自己的道理,陳平安一直持晚輩禮,她不認為這是謙卑,而是自己人格魅力的光輝,已經能讓懂事的年輕人倒頭便拜。“老婦人”是當真了,真把自己當成了陳平安的長輩,覺得自己有權利對陳平安,乃至“落魄山”指手畫腳。

“老婦人”的內心把陳平安當晚輩是有事實依據的。寶瓶洲外族入侵,朱斂和魏擘想出份力,以無利或者微利給前線輸送物資,需要整條供應鏈合作伙伴一起讓利。“落魄山”對別的山頭沒有約束力,大家就是合作關係,現在直接提出讓別人讓利,還要看別人給不給面子。當時魏擘就有顧慮,擔心引發合作伙伴的反彈?朱斂放言,如果這點讓利都接受不了,“落魄山”不稀罕有這樣的夥伴。


“披麻宗”、“雲上城”這些盟友自不必説,劉重潤甚至要白送一條“渡船”,都是識大體的人,知道事情的輕重,但事情總會有例外,阻力出現在“春露圃”。“春露圃”不願白忙活,要“落魄山”給予更多的補償,“老婦人”和弟子宋蘭樵以退出祖師堂來要挾,迫使“春露圃”沒有提出額外的要求,算是勉強答應了“落魄山”。

“老婦人”師徒二人為何力撐“落魄山”?只能用兩個原因來解釋,一是他們懂大體、識大義,願意為抗擊妖族,減少短期內的收益;二是以情代理,“老婦人”親近陳平安,把對方當自己晚輩,支持“落魄山”就是支持陳平安。這兩個原因,到底各自佔多少成分?


看“春露圃”祖師堂內的爭論,以“人以類聚”的規律,就算宋蘭樵師徒真的識大義,也斷然不會這麼決絕,畢竟他們非常重視那把“椅子”。可以這麼想,如果是“雲上城”提議“春露圃”讓利,也是大義所在,“老婦人”師徒會如何?所以,“老婦人”力挺落魄山,其實是把陳平安當晚輩的例證。

“老婦人”因為對陳平安有感情,在祖師堂力挺“落魄山”,同樣也因為感情,認為陳平安對彩雀府好,是被騷魅子誘惑,哪裏有自己的山高水長,全憑人品和處事經驗,就讓陳平安另眼相看,她自然看不起彩雀府。這也就罷了,可“落魄山”選擇在“雲上城”建渡口,這讓“老婦人”尤其光火。


設立渡口代表什麼意思?參考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只從做生意的角度,這是“落魄山”的權利,“春露圃”沒有立場干涉,眾人無話可説。“老婦人”不這麼想,她入戲太深,認為自己是陳平安的長輩,是陳平安在桐葉洲最值得信任的人,如果陳平安做決策,渡口選址肯定是“春露圃”。“老婦人”手書一封,指定收信人為陳平安,就是在提醒朱斂,她可是陳平安的長輩,她的意見要充分重視。

在“雲上城”設渡口,肯定沒有經過陳平安的首肯,現在自稱陳平安長輩的人提出了異議,公事一下子變成了私事,朱斂也沒辦法作出決定,只好等陳平安迴歸,事情就這樣尷尬起來了。


這確實是件小事,陳平安很容易就能解決。一直以來,陳平安以有“長輩緣”著稱,也確實得到過很多前輩的幫助,甚至陸沉都喜歡拿此説事,“老婦人”的胡攪蠻纏,算是這項本命神通的副作用。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陳平安一直微笑不語,他對“老婦人”到底什麼態度?一直執晚輩禮,是他真的把對方當長輩看,還是隻是一種社交禮儀?

公允的説,“老婦人”沒什麼額外值得敬佩的地方,頂多是講些老禮,陳平安對“老婦人”的尊敬,更傾向於是社交禮儀,或者説是習慣使然,可陳平安是個戲精,演技出神入化,“老婦人”當真了,居然當了“七大姑八大姨”,還對“落魄山”指手畫腳,這算不算陳平安騙人呢?


之所以這是個問題,因為這對每個人都很重要。人生在世,總會有機會在很多的場合,遇到這樣和那樣的人,有些人看不起你,大可以一笑而過,可如果對方表現的很尊重,一副願意與你神交的樣子,其中到底有幾分是真,幾分是演戲?要是拎不清,自作多情,會把自己弄到“老婦人”一樣尷尬境地,而要質疑一切的好意,認為都是在逢場作戲,就有可能錯失“陳平安”這樣的朋友,那也是莫大的損失。

首先捫心自問,你相信生活中有“陳平安”嗎?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你需要好好反思一下。持這種看法,無礙於生活,也可能取得大成就,但很難獲得幸福感。我是相信生活中有“陳平安”的,儘管這個領悟有些晚。坦率地説,在生活中活成“陳平安”並不容易,可要做“陳平安”的朋友,好像還有些機會。


陳平安的朋友沒有特定類型,鬼宅的老嬤嬤,劍水山莊的宋雨燒,遊俠徐遠霞,道士張三峯等等,既不看道行,也不看年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與陳平安先有共事經歷,然後才成為的朋友。也就是通過共事,彼此相互認可和信任,這樣的友誼很牢靠。

陳平安還有一種朋友,“老婦人”和姚鎮是一個類型,陳平安並不認識姚鎮,因為一句“遇姚則停”,就出手救下了姚鎮,這還是有些冒險了,不是説有人威脅他安全,而是萬一姚鎮不是好人,這就很難自圓其説了,好在烽火沒有難為陳平安,經過幾件事的觀察,姚鎮是個很有範的長輩。陳平安拋出的“繡球”,姚鎮接住了,獲得了平生最貴重的禮物。


“老婦人”正好相反,他沒能接住陳平安拋給她的“繡球”。陳平安一直持晚輩禮,這是社交禮儀,也是一種價值信號,能讀懂的人,只要依老規矩做事,行正走穩,就能按部就班成為陳平安的“朋友”,或者説是“七大姑八大姨”的長輩,不説能獲益多大,但那句只要傳訊宋前輩歸來,我立刻來見,這該是多大的心靈慰籍!在世上,有幾個人,包括親人和朋友,能放下手頭所有事,第一時間來見你,哪怕你不久人世?

陳平安的麻煩,某種程度上是自找的,信號發出去,也要看接收端的質量,好在他因此得到的幫助,要遠大於因此而來的麻煩。做人要學陳平安,作朋友不能“老婦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