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對於幼兒、兒童的教育,已不再是過去的打罵式教育了,我們更在乎的是孩子的心理、尊重、自由。
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懂事乖巧、聽話、老實。但有誰想過,成年後這些聽話、懂事的孩子,最後變成了什麼樣子?
一定有很多人聽過“巨嬰”“媽寶男”這類詞,這些新興的名詞,含有貶義色彩的。這類人成年後,無論在社會、家庭中都不能獨當一面。
那麼出現了這類“巨嬰”的根本問題在哪裏?是父母的“愛”太過於束縛了,最終讓孩子失去自我。
小明剛剛結婚,但是和妻子卻是矛盾不斷。主要矛盾還在小明,他除了上班以外,其他什麼都不幹。家務活從來不做。
妻子每天是做好飯,端上桌他才會來吃,襪子從來不洗、起牀後從來不疊被子等等。總之一句話,小明就是需要被人照顧的“巨嬰”。
這些都不算。小明夫妻倆有什麼大事小情需要決定的時候,小明還需要讓自己的母親來決定。這是讓小明妻子最不能忍受的。
妻子每次和婆婆抱怨的時候,在婆婆那裏不但不能得到安慰,而且經常説的一句話是:“我家兒子從小就是沒受過苦的,他現在還是個孩子呢”。
聽到這話,任何人都會受不了吧。所以,小明妻子也受不了這樣的家庭了,無奈之下,結束了這段婚姻。
説到導致小明成為“巨嬰”的根本原因是原生家庭,他從小有爺爺奶奶的溺愛,從不做家務、好吃的都給他一個人吃,造就了他自私、不能獨立性格。
他的父親也是一個十足的“巨嬰”,他的母親十分的強勢,以愛的名義,綁架着他的自由和獨立的人格。以至於最後連自己的婚姻都不能維繫。
1)杜絕包辦式培養
多數的“巨嬰”形成,背後一定會有一個全部包辦的媽媽,小到穿衣吃飯,大到結婚生子。多數母親以為這樣是愛孩子;殊不知,最好的愛是給予她在這個社會生存的本領,因為任何人不能陪伴他一輩子。
身邊有一個真實的例子,同屆同學,考上了清華大學,但是開學不久,卻不念了。原來是他從小成績優異,除了學習父母不讓他做任何事情,可謂照顧的無微不至;但是上大學後,父母沒有條件陪讀,他沒有自理能力,就連洗襪子都不會,而且社交障礙,這一系列原因導致他最後不得不休學了。這件事也引發了圈子裏的一陣唏噓。
2)學會尊重孩子
現實生活中,多數父母不認為孩子有獨立的自我,認為自己是父母,經常是不給孩子面子,語言上不尊重。
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他也有思想,需要面子、需要尊重,所以,要想作為一個合格的父母,一定在語言、行為上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3)不要太過於追逐目標
所有的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夙願,但是從小過於苛刻的要求孩子,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比如,“你必須考到全年級前10 ”。“你必須在演講比賽得第一名”。等等,這些要求會給孩子巨大的壓力,如果完不成父母的要求,孩子會產生自卑心,從而影響心理的發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