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新聞引起了家長們的注意:
一個幼兒園裏發生一件不尋常的事,老師打電話給“肇事”小朋友的家長,結果父母都在工作中抽不開身,家裏只有年邁的奶奶。
這位奶奶二話不説趕到了學校,瞭解事情原委後,發現事情其實很簡單,小孫子與同學發生了不愉快,產生爭執後對方的眼鏡摔碎了。
對方家長就此不依不饒要求賠償2000元,面對這筆因眼鏡而發生的“鉅額”索賠,老師只好叫家長了。此事中,奶奶的做法值得我們點贊。
原來她趕到幼兒園後,沒有直接就斥責或者偏向自己的小孫子,先是保持情緒冷靜的問清楚了事實發生的緣由,然後讓小孫子向對方有禮貌的道歉。
老師吁了一口氣,以為奶奶一般都十分溺愛孫子,聽到這筆賠償費會破口大罵。
當看到這位奶奶的處理辦法後,對方家長也看到了友好的態度和真誠的歉意,覺得自己不能“得寸進尺”,承認了自己的孩子也有一半的責任,於是就商商量量的解決了。
孩子的父母得知後,非常着急,後來事情順利解決,也十分讚賞奶奶的做法。
由此事可以看出,其實對於孩子犯錯,父母不需要一着急就把脾氣先發出來地斥責。瞭解清楚事情的原委才是最重要的,既不能讓孩子無緣無故地受到指責,也不能夠讓孩子在受傷之後再次傷口撒鹽。
不得不再説一次,這位奶奶的做法十分值得我們學習,首先保持冷靜,其次瞭解事情緣由,過程中不僅有好的語氣還有謙遜的態度,做到這一點已經十分不容易了,最後要和平的解決矛盾,讓孩子之間能夠繼續友好的相處下去。
經過此事,相信那位奶奶的小孫子也明白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與人交往應當時刻保持友好的態度,遇事首先保持沉着冷靜,着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那麼,作為家長,孩子在犯錯後,如何處理才能更恰當呢?
01保持情緒冷靜,不地斥責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尖上的寶貝,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
有的家長因為對孩子的教育平日裏就比較嚴苛,所以容不得孩子犯錯,一旦遇到這種問題,首先就會破口大罵,以為這樣做就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
實際上,作用力剛好是相反的,孩子在外面犯錯了,自己心裏也是十分害怕的,再看到“凶神惡煞”的爸媽,就更加無法面對錯誤了。自此以後孩子並不是不會再犯錯,而是出於恐懼的“害怕”犯錯,以後做錯事後就不敢面對它,導致出現撒謊的結果,將更加難以處理。
02保持態度中立,不可寵溺
同樣,的寵溺也是不可取的。這樣是在縱容孩子的錯誤,養成孩子沒有責任心不負責任的習慣,在人際關係中難以獲得對方的信任。
在孩子心裏,自己是否做得不對,沒有非常準確的把握。作為父母,面對犯錯後的孩子説出的話是讓孩子衡量自己是最重要的尺子,如果刻意的包容錯誤,孩子會意識不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
甚至會越來越囂張的犯錯,出現“我爸媽都不管我,你憑什麼管我”的心理。所以,保持態度上的中立,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父母並不會因為特殊原因就“包庇”自己,讓孩子真誠的正視自己的行為,為犯下的錯誤反省自我。
人生的道路漫漫長長,以後的路還需要孩子自己走,作為父母,總有告別的一日。這次錯誤,可以讓家長買單,那麼下次,下下次呢?畢竟,這個單總有一日是需要孩子自己來買的。
看完以上,對於孩子犯錯後,應該如何處理更加妥善,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