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螞蟻島創業記

  新華社杭州8月16日電題:螞蟻島創業記

  新華社記者何玲玲、方問禹、朱涵

  長橋外,東海邊,一眼通透,晴空萬里。一艘嶄新的橙黃色巨輪,依偎山島靜立。

  這艘滾裝船有13層甲板,能裝載7800輛汽車,是國內自主研發的最大型車渡船。近日完成最後工序,這座“移動的小島”,即將從船廠起航,跨越重洋交付至意大利客户。

  船廠依島而建,從空中俯瞰,面積將近整個海島的三分之一。這島叫螞蟻島,鑲嵌在浙江舟山市普陀區400多個島嶼之間,像是浮在水面上的一隻螞蟻。

  新中國成立後,僅有40條破舢板的螞蟻島人,駐足2平方公里多一點的彈丸之地,毅然把目光投向了廣袤的大海。大捕船,承載了孤島最初的夢想。

  為了加快進發外海捕撈,漁民把自家的銅火囱、蠟燭台、銅面盆、金銀首飾捐出來,把鑲嵌在衣櫥、棉櫃、箱子上的金屬摳下來,東拼西湊購得一艘大捕船,取名“火囱船”。

  “手搓出了血泡,結成厚厚的繭子。”年已九旬的李雪濃回憶説,當年島上婦女們日夜趕工2個多月,搓出12萬斤草繩,又換得一艘大捕船,取名“草繩船”。

  非一般的艱苦,成就孤島新生。大捕船越來越多,螞蟻島緊接着開啓了一段刻骨銘心、逐海創業的光輝歲月。

  林妙珠是螞蟻島上第一個“女老軌”,她駕駛着3米寬、40匹馬力的“婦女號”機帆船,穿梭在如山般的海浪之間。

  油管堵塞,機器停轉,就用嘴對着管子直接吸。一大口柴油灌進嘴裏,一瞬間五味雜陳……現在回想這些情景,80多歲的林妙珠仍然覺得心酸。她説,島上人面向大海,胸懷壯志,能吃得“苦中苦”。

  半個多世紀以來,頭枕着波濤的螞蟻島人,像“螞蟻雄兵”般抱團奮鬥,“敢啃硬骨頭”,締造了一座英雄島。

  他們在荒島石林中墾田植綠,創造多個“全國第一”,成為全國漁業一面旗幟、艱苦創業先進典型,留下了“艱苦創業、敢啃骨頭、勇爭一流”的螞蟻島精神代代傳承。

  曾經艱苦謀生,如今矢志振興。儘管生存環境明顯改善,但“啃骨頭”、爭一流的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建設者們,不斷攻堅克難、接續奮進。

  從小舢板,到大捕船、機帆船,再到現代化的船舶工廠,螞蟻島已經走到船業前沿,能製造多種大中型汽車運輸船、化學品船等高附加值船。

  打造“蝦皮之鄉”,升級島上設施,建設先進造船業……步入新時代,螞蟻島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三產融合格局清晰,發展空間豁然開朗。

  “年初又接到5艘船舶訂單,目前正在加緊趕工。”浙江東海岸船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瑞昌説,企業立足自主創新,推進船舶產業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進一步夯實競爭優勢。

  習慣了與船相依的林妙珠,如今和老伴仍然住在島上,自家樓房寬敞又舒適,並且有了新身份。

  這幾年,美得像童話般的螞蟻島,海島紅色旅遊全面興起。林妙珠加入東海漁嫂宣傳隊伍,為遊客講述創業故事。她説,當年就堅信生活一定會改善,但根本沒想到會有現在這般好。

  在螞蟻島創業廣場上,仍有婦女穿梭織漁網,向遊客展示搓草繩,但海島的生活已然翻天覆地。2019年,螞蟻島生產總值7.16億元,居民人均收入30900元,超過浙江省農民人均收入水平。

  “螞蟻島鉅變,是舟山極目遠眺、砥礪奮進的縮影。”舟山市委書記俞東來説,以羣島建制、陸域面積狹小的舟山,近年進一步發揚螞蟻島精神,面向海洋要空間、謀發展,展現出韌性和潛力。

  記者瞭解到,陸地面積約佔浙江省1.3%、人口約佔2%、建市僅30餘年的舟山,隨着跨海大橋建成,“孤島變半島”,正成為浙江面向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潛力點。(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0 字。

轉載請註明: (經濟)螞蟻島創業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