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在東京都內的酒店裏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8週年與中日邦交正常45週年慶祝酒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現身。據眾多日本政府人士稱,除了安倍首相之外,還有外相河野太郎也一同出席並發表了講話。
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握手。
此次安倍出席中國大使館活動所傳遞的信號十分耐人尋味,按照日本《朝日新聞》28日報道,這是安倍執政以來首次出席這樣的活動,也是日本首相時隔15年出席首次該活動。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首相出席中國大使館的國慶紀念在中日建交之後曾經一度成為常態,上世紀80年代的中曾根康弘、90年代的小淵惠三等首相都曾多次出席該活動。這一舉動也被認為是中日友好的一大見證。而自小泉純一郎於2001年上台並屢次參拜靖國神社後,隨着中日關係的急速降温,該傳統被徹底斷絕。
在此背景下,安倍晉三獻身這場祝酒會引發了外界的關注,中方對此的回應也十分積極。在28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接受記者提問時表示,中方歡迎日本領導人等日方高層人士出席中國駐日本使館舉辦的招待會。中日邦交正常化45週年是兩國關係的重要節點,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以45週年為契機,本着以史為鑑、面向未來的精神,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和四點原則共識,維護兩國關係政治基礎,穩步開展交流合作,推動兩國關係朝着正確方向改善和發展。
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回應則更為明確。同樣是在28日,王毅在應約會見日本駐華大使橫井裕時表示,安倍首相出席中國駐日使館舉辦的國慶招待會是個好消息。希望中日關係有更多好消息,而不是好消息後緊跟着壞消息。
安倍為何突然對華示好?王毅的回應中為何又特別強調“不要好消息後緊跟着壞消息”呢?
根據日本媒體的分析,安倍此次示好的背後,其實有着十分現實的考量:眼下,日本正在積極籌備以日本為主席國的新一輪中日韓三國首腦會談,日本很希望利用此次作為東道主的機會在會談上贏取高分。但另一方面,自文在寅上台以來,日韓再度開始就歷史問題頻繁發生糾紛,9月27日韓國剛剛通過法案,將每年8月14日設立為慰安婦紀念日,在此情況下,日本十分擔心韓國前總統朴槿惠執政前期所發生的“中韓圍繞歷史問題共鬥日本”的情況會再次重現,因此希望同中國緩和關係。另外,隨着朝核問題近期越發升温,安倍政府通過強調“中國威脅”推動國家“正常化”的需求也在降低。正是以上背景促使安倍最終做出了加大緩和對華關係力度的決定。
中方對安倍這一示好之舉的回應也是明確的。日本媒體分析認為,安倍此次參加中國駐日使館的國慶祝酒會,顯然是在事先知會中方並得到認可的情況下進行的。因為在祝酒會上,安倍不僅與駐日大使程永華合影,還有多次積極互動。而中國外交部的表態也傳遞了中國方面的基本態度:其一,中國對與日本改善關係依然持歡迎態度。其二,中國希望安倍這種改善關係的努力是持久並且有誠意的,而非短期和策略性。
日媒分析説,在東亞局勢變幻莫測的當下,由於在“薩德”等問題上的分歧,日本所擔心的中韓再次聯合共鬥日本的情況很難重現。但如果中日關係真能緩和,顯然無論對安倍政府還是對中方來説都是個好消息。只不過,王毅外長所警告的“好消息後緊跟着壞消息”的風險也確實存在,畢竟中日之間存在歷史問題、釣魚島問題等諸多懸而未決的難題,而如果安倍政權繼續執政,其所推行的“國家正常化”以及修憲政策都有可能觸動中方的敏感神經。而且,從長遠看,日本目前在外交上所採取的緊跟美國的政策也在阻礙中日兩國相互信賴關係的建立。總而言之,安倍為中國“慶生”,也許傳遞了改善關係的信號,但想讓兩國關係在短期內回覆到當年,卻並不現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昱
作者:王德華
據《南華早報》英文網站21日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週三表示,各國需要團結一致,實施制裁,並向朝鮮施壓,要求其放棄核計劃和導彈計劃。
“現在不是對話的時候。”“現在是施加壓力的時候了,”安倍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一場投資者聚會上説。他後來在向聯合國大會發表講話時,重申了這番話。
文章稱,週二,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對聯合國的講話中警告朝鮮,如果受到威脅,美國將“徹底摧毀”朝鮮。
相比之下,日本的亞洲對手中國和俄羅斯一再呼籲恢復國際外交,與朝鮮談判,以解決平壤武器項目的危機。
文章還稱,“我們不能滿足於聯合國批准對朝鮮實施新的制裁,”安倍説,“現在至關重要的是,要在不失誤的情況下實施制裁,這需要與中國和俄羅斯密切合作。”
在今天(21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陸慷回應稱, 中方仍然堅持致力於半島無核化的目標,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中方仍然堅持認為維護半島和平穩定是必須的,也堅持認為只有通過對話、談判,以和平方式來解決半島核問題是唯一可行的途徑。
如何看
自己在六方會談當攪屎棍,還想甩鍋?最沒資格説話的就是這個東方法西斯,到現在都不曾反省過自己的罪孽!説起別人一套一套的,也不照照鏡子,説也輪不到你日本説三道四。
安倍為什麼害怕朝鮮核彈?有網友問了不少韓國朋友關於朝核的問題。他們似乎都不相信朝鮮會用核武器炸南方同胞,也不認為朝鮮會用核武器反擊美國,除非美國要滅她,但所有人都認為朝鮮如果炸,一定是炸日本。
最可惡的是當年殘忍的劊子手,叫囂着自己是受害者。安倍是要借朝鮮問題,達到重新武裝日本的目的。日本再嘰嘰歪歪的,又讓你看到導彈飛來飛去。
美日都在變着法的指責中國。表面上是朝核問題互相鬥嘴,實則是想利用朝核問題遏制中國 美日根本就不想和平解決朝核問題。
“雙暫停”美國不鬆口,朝鮮會一直射下去,直到射得美國徹底裝聾作啞為止。安倍應該管好自己的嘴邁開自己的腿,趕緊去南京跪拜整個抗日戰爭犧牲的3000萬甚至更多的英靈。
如果安倍真的想解決朝核問題,還是先勸説主子特朗普吧。朝核問題,輪不到安倍説三道四教訓中國。
(2017-09-21)
祖國網消息 9月13日至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印度與莫迪總理進行會晤。此次會晤時間點恰值中印洞朗對峙結束後不久,印方做了精心安排。安倍訪印首日,莫迪親自到機場迎接。在從機場到艾哈邁達巴德的路上,印方還安排了8公里的路演。
近年來,印日互動頻繁,雙方發展成為特殊的全球戰略夥伴。由於此次會晤時間點特殊,印度方面表現出積極的迎合姿態,此舉是否會對中國帶來威脅?社會各界議論紛紛,大家都在猜測。為此,祖國網採訪了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青年研究員、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林民旺。林民旺在採訪過程中反覆表示,這是印日正常的交往,不必太過擔心,這未嘗對中國沒有好處。
印日合作:“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記者:中印對峙結束後不久,莫迪如此重視此次訪問,是否可以理解為“想為印度在國際上尋找更多盟友”?
林民旺:談不上尋找盟友,這只是兩國正常的年度互訪機制。2006年的時候,印日就確立了雙邊的高層互訪機制,兩國領導人互訪頻繁。這次安倍訪印定在9月是提前半年定好的,即使中印在洞朗地區沒有對峙,安倍訪印仍會正常進行。因此對於此舉我們沒必要太過於擔心。
記者:印日聲稱要合作打造從亞太到非洲的“自由走廊”,也是着眼牽制“一帶一路”找到了利益匯聚點——那麼這個牽制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會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
中國繼續保持戰略定力就好
林民旺:在2017年5月23日召開的非洲開發銀行年會上,印日共同推出了“亞非增長走廊”計劃,雙方致力於攜手在非洲建設經濟特區。第一個經濟特區可能設在肯尼亞的蒙巴薩港附近,此港主要由日本援建,是日本進入東非市場的門户,印度企業在東非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和存在,雙方的聯手具有以點帶面共同受益的考慮。
對“一帶一路”的牽制則體現在,日本積極介入印度東北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4月,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與印度中央政府簽署協議,日方將在“改善東北道路網絡連通項目”第一階段向印提供超過6700億日元(約合60億美元), 用於建設米佐拉姆邦NH54公路和梅加拉亞邦NH51公路。雙方更決心促成2016年安倍提出的“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與莫迪提出的“東進政策”相互對接,尤其是印日合作建設將印度東北部地區經緬甸與東南亞地區相聯通的基礎設施項目。
但是,在我看來並不會中國的“一帶一路”產生太大的影響。印度國內的公共服務實際上是很差的。政府並沒有充足的資金來完成國內的大部分建設。印日戰略合作關係日益緊密,那麼印度一“吆喝”,日本便“掏腰包”,投資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印度拓展交通運輸網絡,包括修築更多關鍵線路的鐵路、公路(高速公路)、港口、電力等聯通項目。與此同時,推進日本新幹線高鐵在印的建設是日本的願望,希望把新幹線打造成“國際形象工程”。雙方的合作只是各取所需,並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事實上,印度在試圖牽制中國“一帶一路”提出過不少政策,如“香料之路”等,但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並沒有帶來過多的影響。我們對此保持淡定的心態就好。
印日近年來的來往頻繁,兩國的戰略伙伴關係肯定會進一步加強。林民旺表示,對中國而言,繼續保持戰略定力即可。印度國內的各種建設基礎都較為薄弱,主要謀求的是引進日本的資金和技術;而對日本而言,更多的是追求與印度的戰略合作。只要美國對印、對華的政策不發生重大變化,日本和印度都不大會對中國有大動作,奉行敵視中國的政策。
我們不必為印日密切地合作而感焦慮。對於印度而言,最希望是中日共同競爭市場以左右逢源。實際上,以印度目前的環境來説,讓日企繼續“掏腰包交學費”,改善印度的投資環境,未嘗對中國來説沒有好處。
祖國網實習記者:梁莉莎
(2017-09-16)
《日本時報》網站8月31日文章,原題:該是安倍把一些雞蛋放在中國籃子裏的時候了在安倍政府將所有希望都寄託於特朗普治下的美國之際,新的證據卻表明中國擁有更遠大的前景。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新調查發現,由於中國勞動成本上升和日元貶值,在已將工作崗位遷往或計劃遷往中國的日企中,近9%正在返回日本。但有必要從中得出兩個結論。首先,安倍正將太多雞蛋放在特朗普的籃子中。從安倍在去年11月迫不及待地衝進特朗普大廈,到東京表示在美國設立新市場再到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向美國投資500億美元。日本對特朗普的着迷帶來的是中國盲點。但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姿態意味着日本和其他經濟體在他的世界觀裏位居末尾。特朗普敦促美企在日本開展多少互惠投資?零。而東京和華府達成互惠貿易協定的機會也為零。
其次,安倍早就應該與中國領導人“聯手”。事實上,亞洲最大經濟體是受通貨緊縮困擾的日本人的福音,而這並非新鮮概念。儘管,歷史仇恨再加上安倍不願區分不同事務和利用中國機遇,使該地區的這兩個商業大國長期形同陌路。但鑑於中國的快速發展和日本尷尬的處境,該是東京向北京派出高級別調研團以拓寬兩國經貿關係的時候了。
安倍應該重啓被特朗普撕毀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並邀請中國取代美國。雖然該協定存在缺陷,但將使中國成為更具全球性的利益相關方。安倍應該立刻計劃中國領導人——或許再邀上韓國總統——舉行一場峯會。他們可以選擇在其他地方舉行峯會(如新加坡)以擱置二戰仇恨並加強經貿聯繫,例如降低關税、開展貨幣互換或在大中華區以外實施類似於“滬港通”的項目等。(作者威廉·皮塞克,王會聰譯)
(2017-09-02)
這個閒不住的人,又出來搞事情了!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計劃9月13日至15日訪問印度,同印度總理莫迪商討強化日印合作等相關問題。有媒體援引日本政府相關人士的話披露,此訪“意在謀求與印聯合牽制中國”。
日本政府別有深意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早在7月安倍就已確定訪印計劃。原定的行程包括參加日本新幹線建設項目在印度的開工儀式、討論日印強化海洋合作的議題等。
“安倍是一個目的性很強的領導人,雖然日本媒體稱其訪問印度早有規劃,但日本政府選擇在此時宣佈確切的訪問時間是別有深意的。”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呂耀東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採訪時説。
印度《經濟時報》分析稱,在中印邊界對峙的背景下安倍訪問印度,將更加容易與印度方面取得共識。
8月18日,多家印度媒體都在炫耀“日本在洞朗對峙問題上力挺印度”這條消息,以證明兩個月以來印方終於獲得一個“主要國家”的支持。但當天晚些時候,日本時事通訊社就發佈新聞,稱日本駐印度使館否認了所謂日本駐印度大使平松賢司表態“支持印度”的説法。
“中國與印度的邊界問題是中印兩國自己的事。”北京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姜景奎説,“在南亞國家和其他西方國家都沒有‘選邊站’的情況下,日本率先坐不住表達傾向,即使後來日本發佈消息澄清,但也無法掩蓋安倍內閣對印度明目張膽的示好。”
安倍熱炒“印太”概念
實際上,莫迪和安倍兩人有良好的私人關係,曾多次互訪。2016年11月印度總理莫迪曾訪問日本,兩國首腦今年7月在德國舉行的G20峯會期間也進行過會談。
早在2014年,有媒體爆料稱安倍晉三的推特賬號只關注了三個人,除了他的妻子安倍昭惠和日本政治家豬瀨直樹外,第三個人就是莫迪。
近幾年,日本與印度都發展了全球性戰略伙伴關係,同時快速增強了彼此的經濟與安全聯繫。
據《環球時報》報道,2007年8月,第一次擔任首相的安倍在印度國會發表題為“兩洋交匯”的演講,提出在聯結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基礎上,發展一個以日美印澳四國合作為基礎的“擴大的亞洲”。在第二次擔任首相後訪問美國時,他公開提出“印太”概念。
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網站曾發文稱,印度對東京而言是一個天然的合作伙伴。2016年,安倍晉三正式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同時把日本和印度定位成發揮拉動作用的國家。今年初,安倍訪問東南亞四國時對並不在訪問之列的印度釋放信號:“日本在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下,有作為地區一員承擔重大責任和角色的思想覺悟。”
而在今年5月,《印度經濟時報》提出,面對中國以“一帶一路”擴大沿線國家影響力,印度與日本決定合作推出一個多元化、從亞太到非洲的基建計劃,即所謂的“自由走廊”計劃,攜手在非洲、伊朗、斯里蘭卡和東南亞國家興建多個基礎建設項目,以平衡中國的區域影響力。
戰略發展分歧不容忽視
“日本一直在做印度的工作。在安倍上台後,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成為日本的地緣戰略目標,印度則因此被視為一個重要的外交抓手。”呂耀東説,“日本謀求與印度的合作最主要是針對海上安保與防衞的合作,經濟合作是次要目標。日本一直在加強海上防衞力量的建設,並設法與印度締結更強大的安全聯繫。其主動為印度修建關鍵基礎設施,並向印度出售水陸兩用飛機和其他軍事裝備。企圖在亞太地區的東面提高自我軍事防禦能力,西面拉攏印度成為合作伙伴。”
8月17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記者會上宣佈,為加強海洋安保能力,將在截至2019年的3年裏向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沿岸國家提供約5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道,日本還考慮提供巡邏艇等裝備,目的是應對中國在南海的海上活動及頻繁進出印度洋。
外媒稱,日印兩國當局近年來在外交方面的成就均令本國民眾滿意。但專家分析認為,印度和日本雖然有一定的利益聚合點,但雙方的戰略發展分歧也不容忽視。
“日本長期以來都在充當美國的爪牙,但現在其希望印度能夠完全站到自己一邊。可是印度始終有着大國夢,一直自詡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在第三世界謀求領導地位。印方認為,與美日結成同盟,自身一定會淪為附庸。同時莫迪也清楚地瞭解,當美國一旦覺得印日的合作阻礙美國,就一定會出手;美國一有動作,日本就會退縮。”姜景奎説道。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馬堯撰文稱,日本一廂情願地想拉印度與中國全面對抗,“除了説明其對中國的惡意,也説明這個國家在戰略領域依然不及格”。
(2017-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