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如何看待“空中巴士”的爭議性
這兩日的熱門話題,無疑是秦皇島正在開測的“空中巴士”。這個六年前就轟動一時、但被認為有很大泡沫成分的項目,今年重新獲得關注,很多唱衰者都沒有想到這個“黑科技”居然都可以出現在馬路上了。輿論也開始扭轉,“為一線的科技人員點贊!”的聲音多了起來,不過,也仍然有許多人堅持質疑這個項目。如何看待這個現象呢?
要點速讀1一個靠譜的科技創新項目,人們應該瞭解這個帶頭人,這個團隊,以及取得過什麼成就。2對於國內的許多“科技創新”,不妨多等些消息,再去決定該怎麼看待。“空中巴士”從備受質疑到逆襲輿論,很了不起,但也不必過早下結論
“空中巴士”這個聽起來就頗為“黑科技”的項目,2010年時曾引發過轟動,當發明人宋有洲拿出頗為精緻的3D示意動畫在媒體上侃侃而談時,很多網友都為這一中國原創科技發明激動不已,這一“概念”甚至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當年的全球50大最佳發明。不過質疑聲很快就出現了,很多交通、工程方面的專家都站出來説這一方案不可行,就連普通司機也能隨口質疑幾句,理由很簡單,這一發明與人們息息相關,要上路的話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其複雜性是一眼可以看見的。隨着這一項目聲稱要在北京門頭溝進行測試,卻始終沒動靜;以及項目宣稱得到了“上海交大汽車研究院”可行性認證,交大卻一直想撇開——人們的熱情很快就降了下來,宋有洲及當時這個叫做“立體快巴”的項目也很快銷聲匿跡。
宋有洲當年在拿模型講解“立體快巴”項目
沒有多少人想到,這一項目消失六年後以“巴鐵”的名字再次出現了。這一次,“巴鐵”是一家正規公司,擁有官方網站,有着更加精美的概念視頻,已經有了車間並已經開始生產試驗車,甚至已經公開上路試驗了。不難理解這意味着什麼:創造出一個“想法”,只要一個人寫寫畫畫就行;做出一個概念視頻,花些錢僱幾個人製作也並不難;但要把一個上幾十噸重的車子給做出來,這就意味着要花很多資金、有不少工程師和車間工人蔘與了。換句話説,“巴鐵”看起來是“玩真的了”。
一個項目,一旦給人一種嚴肅做事的感覺,輿論的看法立刻就顯得有些不同。除了“為一線的科技人員點贊!”這樣的聲音以外,各種對質疑者的批評也紛紛出現了——“你指出的這些問題,巴鐵的工程師難道會考慮不到?”“你是什麼專業的,難道能比製造者更懂?”“人家在為中國科技進步默默努力,你卻只懂冷嘲熱諷。”不少人甚至紛紛跑到先前斷定“車子造不出來”的知乎帖子裏,“挖墳打臉”。
不過,先前的質疑者大多數並沒有改變想法,依然認為這一項目不可能成功,從專業上論證很多難題依然未解決,但如前面所説,很多人開始懷疑這些所謂的“專業質疑”是否真的專業。
專業上的事,普通人難以深入討論。但是,科技創新發明“看起來應該是怎樣的”,普通人是完全可以談談的,我們不妨從這個角度入手。
從Hyplerloop項目看一個靠譜的科技創新項目應該是怎樣的
從同為交通領域科技發明這一點來看,國產的這一“空中巴士”有個很合適的比較項目——Hyperloop(超迴路列車)。這個由美國“鋼鐵俠”、特斯拉和SpaceX(如今還要加上太陽城SolarCity)的老闆埃隆·馬斯克提出的下一代超高速軌道交通方案,與“空中巴士”一樣有着一眼可見的複雜度,2013年方案藍圖剛提出來的時候也被認為是非常科幻、異想天開,也有很多人認為可能實現不了因為難度太大或者成本太高。然而幾乎沒有人敢説這是個純粹忽悠,事實上也不是——Hyperloop已經被一家企業有條不紊地推進,今年也成功進行了備受關注的測試。
Hyperloop(超迴路列車)同樣也是個極強“黑科技”感的項目,設計時速達到了1200公里每小時
為什麼當初幾乎沒有多少人認為馬斯克提出的這個Hyperloop藍圖是個騙局呢?因為在很多方面這都符合現代科技創新的一般特徵。
首先,馬斯克這個人是非常靠譜的。有很多東西讓我們瞭解馬斯克,比如他的學歷,馬斯克是一個拿了好幾個西方名校工程和商科學位的牛人。學歷當然不是評價一個創業者或發明家的唯一要素,事實上也有很多“草莽”人才(比如我國數學界有前段時間頗為出名的包裝工人餘建春,前些年古文字學界有人力三輪車伕蔡偉)。但是,如果一個科學家或發明家只有小學或初中學歷,那麼人們儘管要給予一些寬容的眼光,但更有必要予以嚴格的審視,因為相比起高學歷人才,低學歷人才做出了不起學術成就的可能性明顯要低。嚴格審視是為了防止出現造假行為。我們還可以通過馬斯克接受的採訪,他寫的科技博客,特別是他分享的科技思維來了解這個人——對於有志從事科技產業的人來説,馬斯克的想法能帶來的啓迪實在是太多了。而“巴鐵”的發明人和總工程師宋有洲,據人們瞭解學歷不高,發明的許多專利也只是一些“小玩意”,跟一個複雜的、全新的交通工具相去甚遠,人們抱有更多的疑問是合情合理的。
其次馬斯克並不是一個人,他帶領的是一個有戰鬥力的團隊。當Hyperloop藍圖首次提出來的時候,來自特斯拉、SpaceX的十多個專家都在幫助馬斯克設計Hyperloop,檢查它的物理性能。後期甚至有超過700個人參與這個項目。因此Hyperloop毫無疑問是個團隊結晶,只要願意的話你甚至可以找出哪個物理學家負責設計了哪一部分。但“巴鐵”人們知之甚少,這個公司有多少人從事過交通、科技領域,團隊都是什麼人,不僅公司網站上沒有任何介紹,也沒有哪個媒體能採訪到,這顯然會進一步增加人們對這一項目的疑問。
最後,是馬斯克曾經不斷取得的成功。馬斯克是史上最牛的“連續創業者”,早在特斯拉和SpaceX之前,他在科技行業已經取得過多次成功了。人們可以篤定他是個靠譜的人,他提出的想法即便可能有很多缺陷乃至全盤錯誤,但也是該嚴肅對待的。而對於宋有洲和“巴鐵”公司,在他們做出能讓所有質疑聲閉嘴的事業之前,他們在這一方面的成就還依然是零,所以面對質疑是應該的。
對於國內的許多“科技創新”,多等些消息再去審視,不是壞事
在交通領域,與“空中巴士”類似的國人發明,其實並不在少數。曾經有一款產品叫“曹青山電動車”,發明者曹青山一個只上了五年小學的農民,號稱“躲在湖北保康深山裏鼓搗出電動汽車”,十年前就發明了“一次充電續駛里程達到600公里的電動車”,而當時美國最先進的電動汽車一次續駛里程僅為280公里。然而這個看起來很像“科技騙子”的人,在2010年之前歷時十年一直都被正面報道,還獲得了全國十大創新人物,他發明的電動車被中大集團看中,生產的“中大青山純電動汽車”被宣傳為我國新能源客車中的里程碑。
曾經頗為有名的“曹青山電動客車”
然而,這個發明者本人、團隊、成就都缺乏貨真價實鑑定的項目,儘管堅持了十年,最終還是倒掉了。2011年曹青山被中大集團後繼的領導起訴,稱他“聲稱的自主知識產權,未提供任何專利權證書,而合作協議中核心電機與電控技術,亦未有提供有效資料及國家檢測證明,經查證後,其電機、電控技術品質低劣及存在嚴重故障,更指依其技術生產的電池,存在嚴重瑕疵並已造成車輛失火及爆炸。”此後“曹青山電動車”就再也沒有消息了。
這裏反映的道理是,一個真正有影響力、貨真價實的重大成就,應該是各方面都能經得起考驗的,如果外界對這個成就的成員身份、經歷、言論一切都不瞭解,那就是值得懷疑的。
相比起“曹青山電動車”,“空中巴士”的影響力要大太多,從產品出生起就帶着紐約時報封面報道、時代50佳發明等光環,今年再次出現後又引來舉國關注。相信這個團隊對於聚光燈是有所準備的,那麼,“空中巴士”準備展示多少東西給大眾看,展示出多少他們的科技內涵呢?值得期待,也值得關注。
2010年,“立體快巴”被時代雜誌評為50個最佳發明之一
比起最初人們對他的看法,宋有洲及“巴鐵”目前做到的已經超出期待,但依然有太多的疑團未解,所以面臨質疑是正常的。“空中巴士”最終能做成怎麼樣,且讓人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