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避母,女大卻不避父”,並非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兒大需避母,女大卻不避父"",並非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尤其是有了性別意識之後,父母就要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但是總有一些父母沒有把這個問題看得特別重要。
比方説男孩子十幾歲還和母親一起睡覺,這樣不僅會讓孩子在性格上有較大的變化,而且長大以後還有可能會變成媽寶男。
不過女孩子若是經常和父親多接觸,則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較大的益處。因此那句""兒大避母,女大卻不避父"",並不是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案例
張女士的兒子今年已經8歲了,由於張女士的丈夫長期在外地工作,所以家中就只有張女士和兒子兩個人。
因此張女士對這個兒子百般寵溺,她甚至覺得孩子缺少父愛,她必須要付出雙倍的母愛來愛自己的兒子。
可是張女士最近卻發現兒子的性格越來越文靜,就像一個小女孩一樣,不怎麼愛説話,甚至有點陰柔的影子。
這讓張女士有點擔心,她害怕兒子長大以後變成大家眼中的那種媽寶男,所以,就到處請教別人的意見。
而不管是朋友還是家人都勸張女士説男孩子年齡稍微大一點,要和母親適當的保持距離,這樣才能把男孩子教育的有擔當有責任,否則,男孩子根本就成為不了男子漢。
張女士聽了別人的意見,在生活中開始改變對兒子的教育方法,她不再大包大攬的什麼事情都為兒子做好,而是讓兒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其實生活中像張女士這樣的母親有很多,她們在教育孩子的階段只重視了對孩子的寵愛,卻讓孩子丟失了獨立的性格。
甚至讓孩子有了性別方面的模糊意識,更無法讓孩子對於男女的區分,所以説""兒大避母""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那麼,""避母""這個詞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呢?
1,避免孩子太早的對異性產生好奇心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一些母親在教育兒子的時候,完全不避諱任何事情,她們甚至守着兒子脱衣服洗澡等等,在兒子年齡比較小的階段,還沒有性別意識之前,或許這樣做不會有太大的弊端。
可是,一旦孩子超過三歲,母親們就不要再這樣做了,否則男孩子就會對異性產生強大的好奇心。
而且還要和男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要給孩子心裏灌輸性別意識,這樣才能讓孩子慢慢擁有男女有別的正確觀念。
2,避免孩子對母親太過依賴
兒大避母還有一點是避免孩子對母親太過依賴,這樣的孩子即使長大也凡事都聽母親的,主要原因就是母親在孩子年幼階段控制慾太強。
什麼事情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方法來生長,因此這些孩子沒有任何獨立性,也沒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完完全全的就長成了一個巨嬰。
那麼為什麼女大不用避父呢?
1,經常和父親接觸,會讓女兒更勇敢
本身父親給女兒的感覺就是特別有安定感,而且父親的形象也特別偉岸,所以女兒要經常和父親接觸,那麼性格會變得越來越勇敢,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這些女孩子都能一往無前。
2,經常和父親接觸,會讓女兒性格更堅毅
女孩子們往往把家中的父親當做榜樣一樣在崇拜,她們在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第1個想到的也是自己的父親。
而且平常生活中父親總是在家裏做一些別人無法做到的事情,所以女兒們經常和父親接觸,就會讓性格變得更堅毅,當然,長大後這些女孩子還會更加積極的面對以後的生活。
那麼你對""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這句話有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呢?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用哪些方法呢?歡迎你分享出來,我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