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續的強降雨天氣影響,南方多地受到嚴重的洪澇災害侵襲,大片土地變為一片澤國。洪災之下,多方力量馳援災區。
在救災現場,參與抗洪的人無關身份。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擔任的角色迥異——是父母、也是孩子;他們從事着不同的職業——官兵、快遞小哥、廣場舞舞者。但在更多時候,他們就是你我身邊的普通人。
新京報記者將鏡頭對準這場抗洪中的每一個個體,聚焦每一個鮮活的面孔,試圖去講述每一個人身上的動人故事,呈現出一個個更為豐富和飽滿的個體。
【戰士】
“95後”戰士在抗洪一線:看到水的第一想法是擋住它
25歲的檀磊,站在防洪大堤上。受訪者供圖
從7月11日起,東部戰區空軍某部戰士檀磊和其他100多位戰友,已經在江西省九江市江洲鎮的堤壩上駐守了5天。
這是檀磊第一次參與抗洪救災。但早在1998年,出生於安徽望江縣的他便親歷過洪災。當時的檀磊只有3歲,腦海中留下了一些模糊的記憶:老家災情嚴重,很多解放軍官兵都到了現場,剛滿3歲的他被家人連夜揹着趕到了高處避險。
“我的家鄉在長江支流邊上,家裏的農田也被淹過,所以我知道洪水有多可怕”,檀磊説,“當部隊通知我們要來抗洪搶險,我一下車看到水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一定要馬上擋住它,用我現在擁有的力量擋住它,而不是害怕它。”
1998年洪災在母親腹中獲救,江西小夥長大參軍今在抗洪一線
身為副班長的付海洪正在給戰友佈置任務。
7月15日凌晨,陸軍第73集團軍某旅剛抵達江西九江永修縣,就趕赴堤壩處置一處管湧險情。江西小夥付海洪是此次參加抗洪戰士中的一員。
從小聽着解放軍抗洪事蹟長大的付海洪介紹,他名字中的“洪”是對當年洪災的紀念,“聽媽媽説,1998年洪災時,她正好懷孕,村裏的災情有些嚴重,房屋基本沒法住人。後來,解放軍划着皮划艇給她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還發了好多生活物資。”
付海洪告訴新京報記者,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希望他長大後能參軍報國。他説:“當初是部隊讓我順利出生,相當於賦予了我新的生命,現在角色互換,輪到我來保衞祖國了。”
站在洪水前面的人:此刻,我們都是江洲兒郎
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四面環水的九江江洲被越來越高的洪水威脅着。
解放軍、武警官兵、消防指戰員迅速馳援江洲。他們是父親、是丈夫、是兒子,但正如武警江西總隊九江支隊給江洲父老的信中所説的那樣,此時此刻,他們都是江洲的兒郎。同時也是民眾的主心骨,是最堅實的一道防線。
馬英子罕25歲,安徽合肥人,東部戰區空軍某師駐潯部隊,電子師。
馬英子罕説,剛到江洲鎮的時候,碼頭上民眾翹首以盼的樣子讓他十分感動,“他們看到我們如同看到了主心骨一樣,也讓我深感解放軍使命重大,保護人民羣眾生命財產的責任。”
田野 43歲,遼寧人,東部戰區空軍某師駐潯部隊,一級軍士長。
得知搶險救災的任務時,田野還未走出父親突然離世的悲痛,但作為最老的士官,他還是第一個請求參加。到達一線後化悲痛為力量,凡是有急難險情,第一個衝鋒陷陣。
劉高鼎20歲,安徽蕪湖人,合肥消防救援支隊安巢經開大隊半湯救援站戰鬥員。
7月14日到達九江的時候,父親發來信息説,家鄉蕪湖也受災,他自告奮勇給一線送水、送食物,貢獻一份力量。劉高鼎説,父子倆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站出來了,心中有一種自豪感。
康旭輝20歲,安徽宿州人,東部戰區空軍某師駐潯部隊,上等兵。
去江洲前,康旭輝高喊“我要去一線!我一定要去!看誰再説我們‘00後’不行!”22年前,康旭輝的家鄉遭受洪災,他的大伯挺身而出。如今他正沿着父輩的足跡不斷實現保家衞國的理想追求。
吳建中43歲,安徽樅陽人,合肥消防救援支隊重型工程機械大隊二級消防長。
吳建中接到增援江西的任務時,女兒正在高考,但他毅然加入支隊抗洪搶險突擊隊,隨隊奔赴江西九江,全心投入到突擊隊後勤保障工作中。吳建中曾先後榮立3次三等功,5次嘉獎。
錢剛 26歲,安徽蚌埠人,合肥消防救援支隊蜀麓消防站二級消防士。
家中妻子預產期7月15日,但是在合肥消防救援支隊接到命令增援江西后,錢剛義無反顧前往一線參與救援。錢剛曾先後榮立三等功1次,嘉獎2次。
李少華33歲,湖北黃岡人,東部戰區空軍某部副參謀長。
在長江汛情爆發後,李少華第一時間請纓前往江州鎮抗洪。鮮少有人知道,他的老家黃梅縣小池鎮也同樣正在遭受着洪災,他的父母正在江對岸的大堤上奮戰。洪水面前,軍人舍小家為大家,遙望對岸,不忘的是家人安危。
【祖孫三代】
江西祖孫三人互相瞞着參與抗洪,家人刷新聞才知都在一線
餘雷歡(左)、餘雷歡的父親(中)、餘雷歡的爺爺。受訪者供圖
7月12日深夜,隨萍鄉市消防救援支隊趕赴鄱陽抗洪搶險的餘雷歡,睡前看了下手機,發現表姐在微信“家族羣”裏發了一張回鄉支援江洲鎮抗洪的視頻截圖,原本住九江市區的父親,也在這支支援江洲抗洪的隊伍中。
“爸,你在哪兒?”餘雷歡立即撥通了父親電話。
“我在巡堤呢,你在哪兒?”父親回答。
爺倆一細聊,才發現他們家祖孫三代都在江西抗洪一線,餘雷歡的爺爺也加入了村裏抗洪救災的志願者隊伍。在視頻電話中,祖孫三人除了互相囑咐,也不知道説啥。“我們祖孫三代都在一線抗洪,真的很自豪。”餘雷歡説。
【快遞小哥】
23歲快遞小哥鄱陽抗洪,“看到洶湧洪水,我來對了”
孫興龍的退伍證。 受訪者供圖。
孫興龍想去“災情最嚴重的地方”。
7月12日,在看到一則鄱陽洪災的視頻後,得知當地急需救援人員,本在杭州做快遞配送的他決定起身,趕赴460公里外的抗洪一線。
在進入快遞行業之前,孫興龍還有一個身份——退伍老兵。2018年夏天,孫興龍跟着部隊到金沙江搶險,學會了駐壩和封堵泉湧的工作。他覺得,今年鄱陽的情況,比當年的金沙江要嚴重得多,救援現場需要更多有經驗的人。
在前往災區的途中,孫興龍曾對長途大巴司機説,“在災情最嚴重的地方把我放下就行。”
經過3個多小時的車程,12日21時,孫興龍在鄱陽縣昌江圩朱家橋村的堤壩下了車。“看到橋下洶湧的洪水,我知道我來對了。”孫興龍説。
【志願者】
江西抗洪志願者:“年輕人前線守堤,我們幫他們守家”
鄱陽洪水致多個村莊受災。7月15日晚間,南昌藍豹救援隊隊長呂勝華告訴新京報記者,救援隊於13日抵達江西鄱陽油墩街鎮同興村,將水和糧食送至受災的村民家中,“村裏的年輕人在一線守堤壩,我們在後方幫他們守着小家。”
據呂勝華介紹,7月13日,南昌、貴州、福建羅源三地藍豹救援隊隊員抵達油墩街鎮同興村,洪水已經將整個村子淹沒。據其瞭解,村內小部分村民轉移至縣城的親友家,另有大部分人仍住在村內的房子裏。“村裏基本都是二三層高的小樓房,一層被洪水淹沒,他們就住在樓上。”
【廣場舞隊】
扛沙袋抗洪的廣場舞隊
江西鄱陽湖岸邊,一支平均年齡“50+”的 “抗洪後勤隊伍”格外醒目。她們本是鄱陽縣江家嶺村的廣場舞隊,自發參加抗洪後,被網友稱為“乘風破浪的姐姐”。
53歲的“隊長”餘風英向新京報記者介紹,7月8日開始,舞隊的姐妹陸續加入抗洪,為村裏的救災官兵組建了後勤隊,打掃衞生、熬湯解暑,空閒時,還會上堤扛沙袋。
“舞隊的姐妹能上的都上了,讓我很感動。”聽到網友的評價,餘風英笑稱,她們做的都是平凡的小事,救災官兵更應該被關注。
【返鄉人】
返鄉抗洪的江洲人:1998年出生的小夥連續兩年返鄉抗洪
楊博返鄉參與抗洪。趙晨露 攝
這是楊博第二次參與抗洪。
他是九江市江洲鎮六號村村民,目前在南昌的一家公司從事數控工作。2019年剛畢業時,楊博就曾參與了家鄉的抗洪工作。
7月6日,得知家鄉水勢上漲後,楊博跟父母説了一聲,便返回了村裏。在堤壩上的哨所,楊博的主要工作是參與觀察水位、鋪三色布和裝沙石袋。
楊博從小在江洲長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少年時代,他跟着奶奶在老家上學,直到大學畢業,楊博都在九江生活,對這裏有着深厚的情感。
畢業後的楊博雖然選擇前往南昌工作,但在他看來,回家參與抗洪救援是自己應該做的事。用他的話説,自己生在1998年,而這一年,江洲也發了洪水。
編輯 代文佳 馬小龍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