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應該如何來控制好情緒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綜合

一位媽媽説我的孩子,五年級寫作業的時候總是小動作很多,我該怎麼幫他糾正?

我們講到給孩子的行為進行分類,需要總結出哪些行為,不需要我們特別應對處理這些煩人嚴重的行為忽略就可以了。如果你總是關注那些原本不用關注的問題,那麼就會影響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同時問題本身也會不斷地被強化,也是導致孩子持續重複的一個重要原因。

怎麼來判斷某一個行為是不需要被關注和處理的呢?就是問一下自己的兩個問題,第1個問題就是時間會讓這種行為自然的發生改變嗎?這種行為除了讓我感覺到煩躁生氣,還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嗎?第2個問題就是我需要立刻採取行動去制止嗎?

當你學會反思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你發現很多問題其實並不是要急於去解決和處理的,反過來孩子需要被你強化的是在他發現,發生任何行為的背後去尋找它積極的一面,並且把它指出來給予肯定,好的行為就會重複。

同樣也是一個壞的行為,不停的要求改正而帶來的重複導致的壞習慣。家長怎麼樣才能控制得住自己,不去管這些行為?

行為雖然不嚴重,但是卻很煩人呀。

成熟的父母能夠覺察到自己情緒,但是不被情緒掌控,這才是成熟的標誌。

生不生氣其實本質上取決於什麼,取決於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的想法,最後才導致同樣的事情發生的時候。

我們是決定要生氣還是不生氣,所以當我們想明白這件事之後,我們會恍然大悟,因為曾經我們把所有生氣的理由都成功地推給孩子做了某件行為,其實決定我們是否生氣的本質在於我們自己。

使我們在看到孩子行為的那一刻,我們內心中所產生的想法來決定的。

一個內心平靜的媽媽和一個內心充滿擔憂和悲觀的父母,他對孩子的情緒反應是不一樣。

對孩子的情緒更多是因為我們內心情緒的投射,我們內心充滿擔憂和恐慌的時候,我們看到孩子一切行為都會看到它反面,讓它消極的一面,我們的情緒就會很容易觸發。

如果我們內心是平靜的,是欣賞的,是接納的,我們看見同樣孩子發生很多事,因為我們內心是看到是積極的一面,所以我們的情緒就不會被處罰。

如果發生情緒失控,我們該怎麼辦呢?深呼吸。

你激動的時你的心跳會加快的時候,大腦會失控,如果你一呼吸的話,平靜下來人就會變得理性,呼吸的時候要記得吸氣和呼氣都要更慢一些。

你的內心就會平靜下來,把一個失控的自己逐步通向自我控制的狀態。

學會自我反問,我此刻情緒失控的主要想法是什麼?

因為我已經對孩子產生了失望的情緒,所以對一切都不滿。

當你找到你想法的根源的時候,其實你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就是開始把你那刻的想法和情緒轉移,開始設身處地與孩子換位思考一下。

當你看到一張孩子成績很差的試卷,你當時氣不打一處來,但是如果你能夠同理心,其實孩子在學校面對那麼多老師,那麼多同學,他的壓力一定也很大吧。

當你有這樣的同理心的想法,好像一切的問題都會如釋負重。

這只是一些簡單的技巧,也就是我們講的術的層面,一個方法要變。

期待幫助你成為一個高情商的父母來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