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週刊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突然辭職 究竟原因何在?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記者會上宣佈,將辭去首相職位。實際上,安倍出任自民黨總裁的任期原定截止到2021年9月底,也就是首相職務至少可以延續到明年,而安倍在任期僅剩一年的時候突然辭職,究竟原因何在?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佈,將辭去內閣總理大臣,也就是首相一職。
安倍:由於我的疾病需要接受治療,身體狀況處於病痛之中,在作出重要政治決策之時不允許犯任何錯誤,鑑於我無力履行職責,不再能自信地回應國民提出的要求,我決定不再繼續擔任總理大臣的職務,我將辭去首相職務。
8月17日,安倍晉三曾前往慶應大學醫院接受定期體檢的“追加檢查”,約7個小時後才離開。
僅僅一週後,8月24日,也就是安倍創下了日本首相連續執政天數記錄當天,安倍再次到醫院進行了檢查。
安倍表示,根據醫生建議,將在8月31日進行靜脈注射的新療法,儘管可能有改善,但也無法保證效果,因此他決定“退下來”接受治療。
日本民眾:我很驚訝!他看上去很累,但我沒想到他會辭職。我希望他能更努力地工作,再多當一陣子首相。
2006年9月,安倍第一次擔任首相,成為首位二戰後出生、也是戰後最年輕的日本首相。但一年後,2007年9月,安倍突然以身體健康原因辭去首相職務。
2012年,安倍晉三曾接受日本消化器病學會的期刊《消化器之廣場》專訪。
宣稱自己已經找到有效控制自己病情的方法。給民眾留下“積極戰勝病魔”的印象。
當時,日本正面臨大地震和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後的經濟低迷期,民眾渴望有一個能轉變運氣帶來奇蹟的領導人走出困境。
2012年9月,安倍“東山再起”,成為當時的在野黨自民黨總裁,並在當年12月的眾議院選舉中,帶領自民黨擊敗執政的民主黨,成為首相。
隨後,安倍內閣打破了之前日本政壇一年換一屆政府的“走馬燈”局面,在創造長期執政記錄的同時,使日本政治經濟得以平穩進行。
日本民眾:他正在努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但他最近好像累壞了。我很擔心,很不幸!
據日本富士電視台報道,日本疫情暴發之後,安倍曾經連續工作超過140天,甚至還出現吐血的情況。
今年8月4日,日本《Flash週刊》也引述政府內部人士的消息稱,安倍曾於7月6日在首相官邸辦公室“吐血”。
政治人物面臨壓力時,出現健康惡化,從而影響決策,這在歷史上並不少見。
美國肯尼迪圖書館收藏的總統醫學報告顯示,1962年,當古巴導彈危機發生時,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就深受“痙攣性結腸炎”的困擾,但肯尼迪隱瞞了病情。
1919年4月,時任美國總統威爾遜的私人醫生格雷森曾寫道,“總統突然得了重感冒,整個人類文明處於千鈞一髮時刻。”
當時正值巴黎和會召開之際,也是西班牙流感大流行之時,威爾遜的病情被刻意隱瞞了。
1919年10月,威爾遜還因為中風導致左半邊癱瘓和左眼失明。
此次安倍首相突然辭職,不僅會影響到日本國內政治,還可能影響到明年東京奧運會的順利舉辦。
2020年東京奧運會曾被視為提振日本經濟的“第四支箭”,按原計劃,如果安倍能以首相身份出席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無疑又會創造一個新的記錄。
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得東京奧運會延遲到2021年7月23日舉辦。
8月28日,日本共同社報道稱,東京奧組委將全力推進東京奧運會的舉辦,並將繼續與國際奧委會展開合作。
據《日本時報》報道,就在正式宣佈辭職決定前,安倍參加了“新冠病毒對策本部會議”,他強調,在冬季來臨前的幾個月,需要採取更積極的檢測措施。
對於辭職,安倍表示,自己感到“極為痛苦”。
安倍:我衷心地向全國人民道歉,我將在疫情形勢下離職。我最大的遺憾是沒能在我手中解決,(歷史遺留的)被綁架日本人問題,在與俄羅斯達成和平條約,以及完成修憲工作之前不得不離開我的工作,這讓我非常痛苦!
《紐約時報》評論稱,在一個頻繁更換首相的國家,現年65歲的安倍擔任首相近8年,這本身就是一項成就。
但對於安倍留下的政治遺產,日本國內也是眾説紛紜。
東京索菲亞大學國際政治教授 中野幸一:儘管安倍先生當了7年零八個月的首相,創下了最長的首相任期。但在日本,很多人一時間也難想出他留下了哪些特別積極的遺產。
2012年12月,二度出任日本首相的安倍,高喊着“經濟最優先”的口號,實施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被稱為“安倍經濟學”。
日本首相 安倍晉三:“安倍經濟學”是什麼?是增強公司企業的競爭力、生產力,改善收益。
“三支箭”、新“三支箭”、“社會 5.0”等改革舉措讓日本的失業率出現下降,居民收入有所增多,儘管總體而言幅度不大,而且一些舉措受到爭議,但經濟數據的變化讓他贏得了不少選民的支持。
然而,過去兩三年,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遭遇寒流,依賴出口的日本經濟受到打擊。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使得二季度日本GDP環比下降7.8%,按年率計算下降27.8%,創下1955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差表現。這已是日本連續第3個季度出現經濟負增長,這一結果讓日本實際GDP降至十年低位,相當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從2012年底開始實施“安倍經濟學”後取得的成績被全部歸零。
這對安倍而言是極大的打擊。
除了“安倍經濟學”,外交突破也是安倍的一個重要發力點。利用長期執政的優勢,安倍試圖施展“俯瞰地球儀外交”。
2015年9月,一次外交場合的“安倍小跑”,反映出安倍改善日俄關係的急切心情。
“高爾夫外交”,則體現了安倍對維繫美日同盟的重視。
今年6月,前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在回憶錄中寫道,在世界各國領導人當中,與特朗普私交最好的就是安倍。
2019年中期,多艘商船在波斯灣遭到破壞,中東局勢十分緊張。當年6月,安倍前往德黑蘭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會面,希望成為美國與伊朗的“中間人”,這也是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日本首相首次訪問伊朗。
東京索菲亞大學國際政治教授 中野幸一:日本與其他亞洲國家的關係會受到安倍辭職的影響,尤其是在(領導人)私交方面,但最具結構性影響的因素也是愈加重要的因素是,特朗普先生是否會連任美國總統。
日本外務省公佈的文件顯示,從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倍出訪了大約8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日本歷任首相。
日本的分析人士認為,從黨內政治角度看,自民黨內一直沒有能夠對安倍構成挑戰的對手。從國內政治角度來看,在野黨普遍勢弱,無法對自民黨形成有效挑戰,再加上實力“外援”公明黨的助力,日本政壇事實上形成了“安倍獨大”的局面,也為安倍的修憲夢提供了基礎。
2015年,利用執政聯盟在國會的議席優勢,自民黨推動通過了一系列具有爭議性的新安保法案,解禁集體自衞權,允許日本自衞隊以“集體自衞”名義與盟軍一起出兵海外。
日本政治評論家 天木直人:把自衞隊派往世界各地,這是修改安保法的主要目的。這樣一來,迄今為止的專守防衞政策,即自衞隊只是在日本被進攻時進行防衞就將發生根本的變化。
此舉在日本社會引發強烈反響,抗議民眾將新安保法案稱作“戰爭法案”,安倍內閣支持率一度暴跌。
日本民眾:(安倍)辭職!(安倍)辭職!立刻廢除“戰爭法案”!立刻廢除“戰爭法案”!
在二度執政期間,安倍也數次傳出腐敗醜聞。
2016年6月,一個名叫“森友學園”的教育機構以奇低的價格購買了一片國有土地,成交價僅為土地實際估值的14%。 此事被曝光後,日本媒體質疑國有土地賤賣背後有政治力量介入,安倍夫婦涉嫌捲入其中。
森友學園理事長 籠池泰典:當時只有我們兩人,她(安倍昭惠)説:‘請收下 這是安倍首相給的’,然後給了我一個信封裏面裝有100萬日元的捐款。
日本首相 安倍晉三:我自己,我的妻子,以及我的辦公室全都沒有參與這起土地交易。
森友學園醜聞、加計學園醜聞、賞櫻會風波等一系列負面事件,使安倍政權的支持率一度下跌嚴重。
也有不少日本民眾認為,安倍的辭職,標誌着一個難得的政策穩定時代即將結束,而穩定正是日本當前最需要的。
9月,自民黨內部將啓動總裁選舉,選出的新總裁將接替安倍出任日本新首相。
根據日本時事通訊社8月初的民調顯示,在下任首相人選支持率中排名第一的是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
石破茂現年63歲,父親曾任鳥取縣知事,母親是一名教師,和自民黨內的安倍、麻生、小泉等政治世家相比,出身平凡。
和安倍一樣,曾任外務和防衞大臣的石破茂也是修憲派,主張日本應建立海上自衞隊陸戰隊,可以與美軍陸戰隊協作。
外交上,石破茂則是軟硬交織,不親美,對以日美同盟作為日本外交基軸表示疑慮。
石破茂曾在2008年和2012年,兩度參加自民黨總裁選舉,均以失敗告終。
8月28日,他在電視節目中談及此次總裁選舉,表示:“沒有不參選這個選項。”
麻生太郎,現年79歲,副首相兼財務大臣,也是自民黨黨首的有力競爭者。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安倍很快離任,在新黨首選出前,從政經驗豐富的麻生很可能被推選為臨時領導人。
2008年,麻生就曾在安倍第一次辭職後順勢接班,出任日本首相,但一年後因自民黨在議會選舉中慘敗而下台。
岸田文雄,自民黨政調會長。據日本《經濟新聞》稱,他是安倍本人中意的繼任者。今年1月安倍就曾公開表示,岸田已經明確要參加下屆自民黨總裁選舉,期待他的行動。
現年63歲的岸田在2012年至2017年間曾擔任安倍政府的外務大臣,在修憲問題上態度謹慎,主張強化日美同盟。但他的民意支持率不高。
8月28日,安倍宣佈辭職決定當天,岸田文雄公開表示已準備好參選。
此外,現任防衞大臣河野太郎、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等,也都被視作有力的競爭者。
截至8月24日,安倍再次就任首相後的在任總天數已經超過前首相佐藤榮作的2798天,成為日本有史以來連續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如果計入他首次執政時間,安倍從2019年11月就已經成為累計在任時間最長的日本首相。
而此次安倍辭職,無疑會對已經習慣於過去節奏的日本政壇帶來一股不小的衝擊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