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工業直升機領域一直都處於相對弱勢,截止目前在我軍服役過的機型包括蘇/俄、法國、美國三大塊,雖然早期以蘇聯米-4為原型的直-5長期站崗。但真正構成主力的還是法制直升機,比如海豚(直-9)、超黃蜂(直-8)就佔了半壁江山,這些都是直接引進技術仿製,而且裝備數量多知名度自然更高。
相對正規渠道引進機型,在漫長軍工發展之路中還有少部分是通過特殊方式引進,比如戰場繳獲。作為技術參考,特殊方式取得同樣對軍工裝備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今天要講到的是貝爾47G3直升機。時間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作為對印自衞反擊戰戰果之一,直接促成701型直升機仿製成型,這估計也是唯一仿製成功的美式直升機。
那場邊境反擊戰發生在高原區域,主要以陸軍對決空軍僅作為運輸、傷員救護、空投等少部分投入,特別是印度方面投入了米-4直升機、貝爾47G3直升機、C-119運輸機等機型。和整體戰場局勢一樣印度空軍同樣有所折損,總計被繳獲5架飛機,包括1架受損嚴重英制“水獺”運輸機、2架蘇制米-4直升機、2架美製貝爾47G3輕型直升機。
下面是繳獲戰利品一部,照片右上角是貝爾47G3輕型直升機,左下角是它的編號BZ-543,右下角是米-4直升機。
先簡單説明這架米-4對我國直升機發展的重要性,雖然當時有對應的國產直-5版本,但這架米-4安裝了金屬旋翼槳葉跟直-5木結構相差甚遠。1963年,在這架米-4金屬旋翼槳葉參考下,直-5開始對鋼樑木結構旋翼槳葉的替換工作,成功後的全金屬旋翼壽命由500小時提高到600小時,改進後再次延長到800小時。
開敞座艙、裸露尾撐用於減重相當實用,特別是對於這款輕型直升機來説,下圖是海軍帶蒙皮版本美觀了一點但也更沉了一些。
到了陸軍手上就顯得粗獷很多,直接在機體外面加裝運送擔架,執行戰地空中救護任務。這和戰地出租車差不多,隨叫隨到還不怎麼挑場地,為什麼美國在戰爭期間死亡率低,正是這種小型直升機可以快速搶運傷員並及時得到救護。
貝爾47輕型直升機,標配3名乘員(執行救護時剛好可以左右各拉一個),空重709千克,裝備一台萊康明VO-435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1.11噸,最大飛行速度16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382千米,這種性能幾乎就是為戰場救護而定製,方便快捷部署簡單。
1970年,美國經典戰爭片《陸軍野戰醫院》劇照,H-13(貝爾47直升機)的日常作業細節正通過該片展示。戰場救護、戰地運輸,貝爾47輕型直升機可以幹很多短程任務,而且對起降要求不高哪怕是黃泥地照降不誤。
1964年,三機部召開的航空工業發展規劃中,將輕型直升機列入研製計劃。1965年1月,同樣三機部各企業領導會議上,112廠再度提出輕型直升機研製設想,這次得到國營第331廠支持(可以提供配套691發動機)。有了核心發動機的支持進度立刻加快,同年3月三機部正式下發《關於研製701小型直升機的通知》,122廠相應成立701型直升機設計小組正式開工。
這裏需要補充一點,其實701型直升機開局不利差點直接下馬,因為同期西工大正在研製“延安”2號小型直升機。由於兩者性能、尺寸,定位等等基本一致,出於國貨當自強1966年三機部會議上認為701沒有研製必要,然後差點就沒有然後了。好在112廠意志堅定,在不斷堅持和爭取下最終研製工作得以繼續,同年全套圖樣繪製完畢,並決定首批製造3架原型機。
三架原型機包括01架用於靜力試驗,02架用於地面測試,03架作為試飛樣機,隨後由於廠方其他任務要求繁重,701型直升機研製工作進度放緩。1967年5月,三機部甚至決定將701直升機調到合肥164廠生產,1968年4月,01號原型機開始正式進行靜力試驗以及地面試車。在一切都準備妥當準備展開首飛時,同年12月,總參謀部下文通知701型直升機由於性能落後不宜裝備部隊。然後1969年5月,701型直升機研製工作停止,樣機封存。
那個年代確實對於各類裝備研製要求多變,雖然軍工在設計研製上投入大力精力和努力,但是多變的需求也是決定裝備研製成功與否的重要先決因素。1970年元旦,112廠向空軍彙報工作時得到指示,701型直升機可以繼續研製,如果沒問題可以先進行試飛。峯迴路轉就是這麼喜慶,112廠重新組建設計團隊,好在切都是現成的而且停工時間並不長影響不大,1月23日,701型直升機終於實現首飛。
首飛高度100米,飛行速度100千米/小時,試飛期間表現一切順利。接下來的試飛總計完成174架次,累計達18小時47分鐘,沒有異常的試飛情況向上級彙報後,三機部發文要求同年內生產10架飛機並交付部隊。出於合理調配資源以及讓112廠能完成自己更多的任務,隨後701型直升機批量生產工作,調配到廣州以及濟南進行生產。
1970年10月,02號原型機轉交廣州,03原型機還是半成品狀態轉交到濟南。同時112廠向兩地各提供了5架份材料,3架份成件,還有2架機翼成品,儘量讓兩地能夠快速上手完成批量生產工作。截止1971年,112廠除保留底圖以及配套完成旋翼工裝,膠接工作外,其他都已正式轉交到廣州701辦公室。
術業有專攻,更何況是造飛機,轉交給兩地後由於對方技術、設備都不具備製造飛行器的要求。最後在112廠協助下經過幾年努力,才由濟南衞東機械廠生產了2架,這種進度基本等同於手工製作批量生產無望只能停止。1979年總參謀部再次發文,暫停多年的701型直升機項目終於被下架,5架原型加生產樣機前後總計花費900多萬元。
701型直升機,除了發動機採用國產並將與之關聯繫統進行了調整,其他方面基本就是貝爾47G3的測繪仿製品。因此兩者在外型和性能參數上基本一致,701型直升機採用管狀滑撬式起落架,同時還安裝了小型滑動輪用於地面移動(配套繫留和牽引環)。風格一如貝爾47般簡單粗獷,機身下橫樑對於外部載荷可以起支撐作用,比如上面的外掛擔架等。
701輕型多用途直升機,基本性能如下:乘員一名,空重85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3噸,載油130千克,最大載重450千克(拉兩個人沒什麼問題)。採用一台活塞-6丙發動機(691發動機,275馬力),最大飛行速度17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130千米/小時),最大升限6500米,最大航程350千米,最大續航時間3小時20分鐘。
701型直升機小巧靈活,可以軍民兩用。軍事用途包括:邊防巡邏、緊急救護、飛行訓練、觀測校準等,民用方面則包括:播種施肥、噴灑農藥、森林防火等,有點像運-5農用機風格。701型直升機性價比其實很高,而且確實具備大規模裝備的實用性,橫向對比1967年我們還向法國購買了“雲雀”III直升機,這充其量就是一款2噸級輕型直升機,兩者並不存在質的飛躍。
製造僅5架的701型直升機悄無聲息下馬,留下樣機只能通過博物館參觀,藍天上再也看不到它的小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