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鐵路年輕女子“修輪師”,“毫米級”精度確保列車安全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綜合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户端訊(記者王謙 通訊員任瑤)火車在鐵路上飛馳,機車輪對時間久了難免有損傷。在武南機務段小輔修庫,1999年出生的裴芷琪和2000年出生的李怡是僅有的兩名女鏇輪工,專門負責給車輪鏇修,保證行車安全。

調整車牀參數。長江日報記者王謙 攝

3月7日,記者來到了小輔修庫。上午十點半,兩個女孩要對HXD3C型和諧機車開展作業。作業場所位於地下,約有10餘平方米的空間,頭上不高處是火車底盤,兩側放置着車牀操作枱,下到庫內便聞到一股較濃的油氣味。

裴芷琪和李怡各站在一台車牀電腦前輸入參數,用輪徑測量尺等工具對頭頂車輪進行測量。

對車輪進行測量。長江日報記者王謙 攝

有着30多年經驗的陳文春是兩人的師傅,他介紹,動車每跑28天就要修一次,普速機車根據實際情況,一般跑30萬公里做一次小輔修。“鏇修就是要通過操作數控車牀,對機車輪對在運行中出現的剝離、擦傷、輪緣磨耗等問題進行處理。”

這次按計劃要鏇修3條輪對,裴芷琪來回對第一條輪對測量了幾次,設定好車牀參數,隨即戴好了護目鏡。

伴隨“轟隆隆”的聲音,鏇修開始,車輪緩慢地在鏇刀上轉圈移動,摩擦中冒出一股股青煙,摻雜着飛濺的火花。裴芷琪和李怡全程不能離開,集中注意力觀察鏇修過程,根據運行情況隨時調整參數。

觀察車輪鏇修。長江日報記者王謙 攝

不一會兒,車輪下方鏇出了一條條長短不一的鐵絲屑條卷。李怡拿着鐵鈎迅速將這些鐵屑條清理走,防止鐵屑鑽進機器造成車輪擦傷。

約半小時後,第一刀鏇完了,兩人再次測量和觀測。“這一刀鏇了1毫米,還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車輪上仍有疲勞裂紋,還需要繼續鏇3毫米。”陳文春在旁指導着徒弟。

“鏇修是個精細活,馬虎不得。雖然我們操作的是機器,但鏇修工作仍需認真細緻,車輪鏇修精度控制在0.1-0.2毫米之間。” 陳文春介紹道。

調整車牀參數。長江日報記者王謙 攝

一條輪對鏇修完後,緊接着要修另兩條輪對,直到中午兩點多任務才全部完成。“一條輪對前後最快也要約1小時鏇修,如果遇到要多鏇幾刀的情況要兩三個小時。”裴芷琪説,每天修車數量不一,有時兩三台車,有時一台車6條輪對都要修。

鏇輪作業場所冬冷夏熱,常年伴着噪音氣味,在這樣的環境裏工作,兩位姑娘直言剛來時也不適應。但在家人和師傅的帶領下,她們很快就調整了自己的心態。

“第一次接觸的時候很蒙,不知道這是幹什麼的,全都是從頭學起。”裴芷琪和李怡都畢業於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分別學的通信和信號專業,2020年入職後被分配到鏇輪工崗位。

狹小的鏇修操作區域。長江日報記者王謙 攝

“我的父親是武漢大型養路機械段的一名檢修工,對鐵路工作比較瞭解,他常説‘男子能做好的是女子也能做’。”裴芷琪經常跟父親討論,父親總讓她“不要在意其他,好好幹活”。

李怡的父親曾是武南機務段的一名火車司機,李怡入職的那一年父親剛好退休,父女完成交接棒。李怡説,從小知道父親上班的地方周圍停滿了火車,讓她對鐵路就有不一樣的感情,讀書時選擇了鐵路院校。父親叮囑李怡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幹,工作時注意安全”。  

陳文春常和徒弟説,車輪上看似不起眼的小傷口,對旅客的乘車體驗、機車的運行安全有着很大的影響,必須百分之百細心。他工作這麼多年也是第一次帶女徒弟,兩個徒弟的表現也讓他很滿意:“都上手很快,話不多但工作細心,工作要點都會認真記錄學習,展現了新生力量的風采。”

【編輯:侯方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