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深圳8月26日電 題:蓮塘/香園圍口岸正式啓用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通關新格局
新華社記者朱宇軒、方棟、李曉玲
8月26日下午4時,香港、深圳間第七個陸路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正式啓用貨檢通道。“我真的太期待了!”作為首批使用新口岸通關的貨車司機,跑跨境貨運近30年的香港司機鄧志偉仍然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
蓮塘/香園圍口岸橫跨深圳河,是首個以“人車直達”為概念而設計的貨檢、旅檢綜合性陸路口岸。作為港深合作重點項目,這座新口岸不僅為實現兩地跨境貨運“東進東出、西進西出”通關格局打下重要基礎,更進一步完善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佈局。
打造港深通關新格局
這是8月26日拍攝的蓮塘/香園圍口岸(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與內地經濟往來更加密切,交通運輸的需求也大幅增加。20世紀70年代末,文錦渡口岸正式開放通車,貨運汽車可以直接進出香港和內地,粵港通關邁出了歷史性一步。隨後,沙頭角和落馬洲/皇崗兩個公路口岸也相繼建成。
日益增強的交通進一步促進珠三角一帶經濟發展,華南地區成為香港的工業生產和加工區,香港則轉變為生產性服務中心。時間跨越40年,港深西部依託深圳灣口岸可以長足發展貨運,而東部的文錦渡、沙頭角、落馬洲/皇崗口岸則容量日趨飽和,一個新的貨運口岸亟待出現。
經過兩地政府12年的籌建,繼文錦渡、沙頭角、落馬洲/皇崗、深圳灣口岸後,蓮塘/香園圍口岸應運而生,成為港深之間第五個貨運口岸。新口岸南接香港粉嶺公路、香園圍公路和沙頭角公路,北連深圳羅沙公路和東部過境高速,將深港與粵東、贛南、閩南的跨境運輸連為一體。
“蓮塘/香園圍口岸出關,直上深惠高速、深汕高速,抵達惠州、潮汕等粵東地區,配合港深‘東進東出’交通格局。”香港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主席陳迪手錶示,新冠肺炎疫情下,貨車司機通關比往日手續複雜、耗時,新口岸分散了人流,緩解了口岸壓力,業界對此十分歡迎。
香港特區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高級工程師呂培裕介紹,蓮塘/香園圍口岸開通前,前往深圳東部和廣東東部的跨境貨車一般取道落馬洲/皇崗、文錦渡或沙頭角口岸,沿途必須經過香港與深圳兩地的繁忙道路。
“新口岸啓用可紓緩現在陸路口岸的繁忙情況,使跨境物流更順暢及有效地運作,提高香港口岸整體通關能力和服務素質。”呂培裕説。香港特區政府預計,蓮塘/香園圍口岸啓用後,將每天處理車輛17850輛次及旅客3萬人次。
帶動港深區域發展
這是8月26日拍攝的蓮塘/香園圍口岸(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文錦渡口岸佈局很簡單,人不算多。過關到深圳後,貨車就開到了荒地,路上幾乎沒有路燈。”這是20世紀90年代,鄧志偉經文錦渡口岸抵達深圳的初次印象。
2007年,深圳灣口岸開通。駛過深圳灣大橋,鄧志偉首次體驗“一地兩檢”便捷通關模式。抵達深圳後,他看見深圳灣附近也起了高樓。“現在深圳灣口岸是高樓幢幢,文錦渡口岸附近也是燈火通明。”他感慨。
幾十年間,鄧志偉駕駛一趟趟貨車往返香港和深圳。從一個口岸到多個口岸,從綁在貨車上的鋼絲繩封條到一站式電子通關,他見證了港深越來越密切的聯繫,也見證了深圳越來越“靚”的發展。
適逢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香港經濟學家、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表示,蓮塘/香園圍口岸開通是深圳發展的又一機遇。他認為,隨着新口岸啓用,深圳未來更多政策資源將向深圳東部傾斜,人流、物流、資金流將加速向深圳東部彙集。
梁海明表示,蓮塘/香園圍口岸位於香港特區政府未來着力發展的創新科技區域內,新口岸啓用,將加快推動建設“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不僅為跨境通勤的深圳、香港居民提供了更便利的出行方式,也給香港科創企業產業佈局增添了新選擇。
築牢粵港澳大灣區基建基礎
這是8月26日拍攝的蓮塘/香園圍口岸(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對於香港和深圳而言,蓮塘/香園圍口岸並非僅僅為了解決往來兩地旅客、貨物的容量問題,也是為了達到更重要的策略目標——為粵港澳大灣區深化融合築牢基建基礎。
在26日的蓮塘/香園圍口岸開通儀式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介紹,在過去兩年,香港和內地間先後開通了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兩項重大跨境基建。她表示,隨着蓮塘/香園圍口岸投入服務,加上南沙大橋、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等基建設施,以及未來將啓用的深中通道,這些大型基建不僅縮短了居民出行時間,更進一步完善了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理想佈局,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基建基礎。
梁海明認為,深圳經濟騰飛並不表示港深合作淡化,而是意味着在大灣區框架下,兩地將進入更加深化、多元、豐富的合作新階段。
梁海明建議,通過抓住新基建發展的契機,香港和深圳可以優勢互補,共同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和創新,不僅有助於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能力,引導國際高端創新要素在區內聚集,更能為大灣區建設提供更大的助力,成為中國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交接點、發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