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金樓丨為何要投資數十億元修一條線純貨運鐵路?
13日上午,隨着42040-1次列車從樂清灣車站緩緩駛出,樂清灣鐵路正式開通營運,樂清灣港區實現港鐵聯運的多年夙願,終於得以實現。
高鐵時代,浙江和温州的沿線政府為何要投資數十億元修一條既非高鐵,也非電氣化的單線純貨運鐵路?
深水大港的新支撐
一直有打造億噸大港雄心的温州,擁有綿長的海岸線。但適合大港的深水不多,主要就集中在甌江口外的洞頭和甌江口北的樂清灣。
雖然温州有沿海鐵路、金温鐵路相交,但温州港的弱點之一就是鐵路,此前只有金温鐵路直達市區的龍灣港區。龍灣和七里是甌江口目前温州的主港區,受水深限制,僅能通行萬噸船,不具備深水大港的潛質。
按照國家的定位,温州港是全國沿海25個主要港口之一和國家重要樞紐港,是連接長三角地區和海西經濟區的重要節點,是浙南、浙西南、贛東、閩北、皖南等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出海口;定位為區域性大宗散貨中轉港、產業配套港、集裝箱輔樞紐港以及參與“一帶一路”、開展對台經貿合作的重要支點。
這些重要節點、重要支點的定位,離開鐵路的後方支撐,顯然有些單薄。
五年前開始的浙江港口新一輪一體化,温州港集團已加盟浙江海港集團。根據省海港集團與温州市政府商定的《温州港集團暨浙南區域港口業務發展專題規劃》,將實現浙南區域重點港區的規模效應和重點貨種專業化營運,並在“十三五”末形成“雙核雙聯多補充”的港口布局;其中:“雙核”,以樂清灣港區為大宗散貨運輸核心港區、以狀元岙港區為集裝箱運輸核心港區;“雙聯”,即向東海域與台州南部大麥嶼港區聯動、向西陸域與麗水青田港區聯動;“多補充”,即以甌江港區、大小門島港區、蒼南港區、平陽港區、瑞安港區和台州南部龍門港區等多個港區為輔助和儲備、補充開發港區。
可以看出,此前未來温州港的雙核樂清灣港區和洞頭狀元岙港區都沒有鐵路,這顯然無法實現温州億噸大港的雄心。
樂清灣,浙江四大著名海灣之一,有着温州港最主要的深水港岸線,可以建造5至10萬噸的深水碼頭。
因此,有關方面評價剛開通的樂清灣鐵路,不僅是温州向現代化港口城市轉型的重要通道,更將成為浙西南、贛北、皖南等地區的港鐵聯運通道。這條鐵路的建成通車,既打通了金温鐵路新的出海通道,又貫通了樂清灣港區輻射內地的後方通道,港口貨物運輸直接輻射全國乃至海外,對温州區域以及海洋經濟發展有着"一線牽通途"的作用。樂清灣鐵路投運後,還將加速温州港口發展從市區甌江口的龍灣一帶,轉向水深條件更好的樂清灣,為城市發展騰出新空間。
城市發展拓展新空間
目前龍灣港區的鐵路運量不過三四百萬噸,且隨着温州主城區向甌江口發展,龍灣港區的定位也在悄然變化。
雖然眼下看龍灣港區和金温貨運支線仍將運行,但樂清灣鐵路上千萬噸的運能和樂清灣港區更好的深水泊位、更寬闊的腹地將吸引更多的物流和投資商前往。
據悉,根據相關協議,原屬金温鐵路的龍灣鐵路貨場等相關場地已歸温州市,而金温鐵道公司方面全面接管了樂清灣鐵路的營運。顯然,從金温鐵路方來看,未來温州港鐵聯運的主戰場已移到了樂清灣。
這無疑會引發温州城市佈局的新變動。樂清灣畔樂清的沿海平原,將依託深水大港和樂清灣鐵路打開產業發展的新空間,未來的樂清或許將不再是低壓電器一枝獨秀。
離樂清灣鐵路盡頭僅4公里的浙能樂清電廠就有個新想法,他們已找到樂清灣鐵路方面,要求建4公里的專用線連上樂清灣鐵路,這樣他們廠區裏5萬噸級的專用碼頭就可以不單單為自己運煤了。
而龍灣港區的想象空間更大,緊靠温州老城的龍灣,前些年碼頭、鐵路的主要貨物依然是煤,顯然和現代都市有些不協調。未來港口轉型後,龍灣的升值空間必然看漲。
地方鐵路開新篇
説起鐵路,大家本能地會想到國鐵。實際上,這些年國鐵一直在改革,總體而言就是國鐵將集中精力建設幹線鐵路,而支線則交給地方。
所以,浙江有了民資控股在建的杭紹台高鐵和杭温高鐵一期,有了在建的地方國資控股的湖杭鐵路和杭州西站,有了以省為主建設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金台鐵路。
樂清灣鐵路是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後,以省為主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第一條地方鐵路,省交通集團、温州市和樂清市的出資比例分別是30%、35%、35%。線路全長76.7公里,從金温貨線新設外垟站接軌,東西走向經温州市鹿城區、永嘉縣和樂清市至樂清灣港區;鐵路建設標準為國鐵Ⅱ級,貨運單線非電氣化鐵路,先期設有外垟、白石東、樂清灣等5個車站。
為啥建貨運單線非電氣化鐵路?原因很簡單,和樂清灣鐵路相連的金温貨線(老金温鐵路)是單線非電氣化鐵路,需要統一運行。而且初期,單線非電氣化鐵路的1千萬噸的運輸能力,也能滿足樂清灣港區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樂清灣鐵路相連的老金温鐵路曾是解放後國內首條中外合資地方控股的地方鐵路,當初曾開鐵路投資建設改革的先河。
有關方面表示,為推進以省為主鐵路運營發展,浙江交通集團深化與温州市政府的戰略合作,明確將樂清灣鐵路委託省交通集團下屬金温鐵道公司運輸管理。此舉不僅開創了國內地方合資鐵路公司受託運營其他鐵路的新模式,未來更將與正在建設的金台鐵路一道,形成“三線合一”格局,為我省以省為主鐵路高質量運營發展做出更多探索、積累更多經驗,構築省域鐵路"多線合一"的發展優勢,逐步打造浙江的地方鐵路網。
【來源:浙報融媒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