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特朗普已接受敗選事實,並開始向着手向拜登團隊移交權力,但另一方面,他也在加緊利用僅有的時間給拜登挖坑。
近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對菲律賓進行了正式訪問。此次訪問也是特朗普政府最後一場對菲律賓的正式外交活動,擺明就是為挑撥中菲關係而來,自然備受菲律賓各界矚目。
而當菲律賓國防部長洛倫扎納於25日代表菲律賓政府開口時,這位防長的話語卻怎麼聽都不對勁:“如果(中美)爆發戰爭,無論民眾喜不喜歡,菲律賓都將參與其中。”
洛倫扎納
其實就在2017年中美南海衝突開始激化之際,面對當時甚囂塵上的中美開戰説,洛倫扎納曾作出過這樣的論斷:“特朗普是個生意人,他知道如果爆發戰事,生意就會受影響,所以中美不會開戰”。
事隔三年再來看這番表態,不得不感嘆洛倫扎納能當上一國國防部長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但也正因為如此,三年之後在南海危機的罪魁禍首特朗普終於走人之際,洛倫扎納卻突然開始大談中美在南海開戰的可能性,乃至進而宣稱菲律賓也要在其中摻一腳,這思路邏輯就有些讓人捉摸不透了。
蓬佩奧訪問菲律賓
總結起來,洛倫扎納的話語無非就是兩種含義,或者説菲律賓只有兩種選擇:其一,中美兩強相爭,夾在中間的小國菲律賓自然無法得到倖免,無論菲律賓人願不願意,這場戰爭都必然會波及菲律賓;其二,菲律賓軍方改變了先前的態度,就是要參與到這場戰爭中,趁亂撈一把。
要判斷洛倫扎納具體是哪個意思,奧布萊恩在訪問當天的所作所為顯然就是關鍵。那麼23日這天,奧布萊恩在菲律賓到底都幹了些啥?
首先,奧布萊恩代表特朗普政府向菲方捐贈了價值1800萬美元的精確制導武器,以提高菲律賓抵禦“伊斯蘭國”在菲勢力的能力;
其次,奧布萊恩就南海問題向菲律賓政府保證,“我們與菲律賓站在一起,保護你們的主權、近海資源,以及所有符合國際法的權利”。
最後奧布萊恩甚至向菲律賓人承諾:“在南海對菲律賓武裝部隊、飛機或公共船隻的任何武裝攻擊,都將觸發我們的共同防禦義務”。
奧布萊恩
毫無疑問,洛倫扎納的意思顯然只能是這後面一種。
雖然特朗普在位期間對南海問題的態度的確是“鬥而不破”,但既然離開已成定局,既是要給共和黨和支持者一個交代,同時也是給後面的拜登“埋雷”,眼下的特朗普其實才是全世界最盼望南海出事的人。
既然菲律賓無力改變特朗普的想法,那幹嘛不把危機當成機遇,跟着特朗普大膽搏一把呢?
畢竟只要把態度擺好了,特朗普那邊的各種援助就會紛至沓來;而若真打起來了,反正前面有美國頂着,以菲律賓的實力,利用地理位置優勢為美軍提供下基地後勤這類支持也算是盡力了,美國和中國都不會過多怪罪菲律賓。
美菲聯合軍演
就算不談論具體的開戰話題,對於拜登這邊,菲律賓把“反華”態度擺明了也有好處。
拜登要堅持反華路線是眼下所有人都看得一清二楚的事,而由於其建制派政客的出身,相比靈活變通的商人特朗普,拜登拿南海問題做文章、拉攏東盟各國加入反華聯盟的意志反而會更加堅定。
所以在這個特朗普將作未走,拜登要上未上之際,菲律賓人把南海問題以“中美大戰”為噱頭炒作一番,借特朗普的力量讓拜登注意到自己,只要操作得當,搞不好拜登甚至會讓菲律賓來當這個東南亞反華聯盟的領頭羊,豈不美哉。
拜登
説來説去,洛倫扎納的這番講話只能充分表明菲律賓人在美國政權交替之際確實存在拿南海問題在美國那邊搞投機的心理。但問題在於,在搞這種投機的同時卻故意忽略另一個大國——中國的感受,這種做法是否明智,菲律賓人又是否想過?
小國終究只是小國,這就是菲律賓人搞地緣政治時永遠的侷限所在。所以菲律賓人若真想看到中美在南海大打出手,作為大國的我們完全無所謂,但至於屆時“身不由已”這四個字究竟有多苦澀,這味道就只能自己去慢慢品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