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從“前店後廠”到“雙中心” 深港優勢互補謀雙贏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綜合

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電 題:從“前店後廠”到“雙中心” 深港優勢互補謀雙贏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以來,從邊陲小漁村發展成國際大都市,毗鄰的香港,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深圳40年的發展歷程,也是深港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過程。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深圳取得的發展成就,香港作為“導師”,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起到特殊的推動作用。

郭萬達1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深港合作40年來,大致經歷了“前店後廠”“雙城互動”“雙中心”三個階段,實現了共榮發展。

經濟特區建立初期,深圳靠“三來一補”起家。利用相對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以及良好的開放政策,深圳吸引了許多香港企業投資。彼時,許多品牌策劃、產品設計、營銷等環節在香港完成,製造則在深圳進行。

郭萬達認為,深港當時形成的“前店後廠”關係,為深圳發展打下良好基礎,香港經濟也受益良多。

20世紀90年代,隨着生產成本提高,深圳開始轉型發展高科技產業。當時深港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治理等領域也展開合作,實現雙城間的良性互動。

近十年來,深圳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與香港互學互鑑,深港形成“雙中心”互動格局。

從40年前GDP不足香港的0.2%,到2018年GDP超過香港,深圳的快速發展令人驚歎。近年來,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中的作用是否會因此削弱,一度成為人們討論的議題。

郭萬達認為,深圳是國家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角色和地位是特殊的,但並不會取代香港的功能。

他指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既有“一國”之便,又有“兩制”之利。香港的自由貿易港,適用普通法系,以及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等的作用,都是深圳不可替代的。

深港之間優勢互補、融合發展,可以持續互利雙贏。郭萬達認為,未來深港合作要在更高水平上推進,覆蓋經濟、社會、民生、科技等更全面的領域,特別是在新經濟、新產業上。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也表示,深圳已是全球知名的科創城市,下一階段港深合作應朝新經濟方向發展,包括創新科技、創意文化等。

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具備雄厚的科研實力,深圳則擅長將科研成果市場化,兩地創科合作空間巨大。近年來,大疆、商湯科技等知名企業的發展,已顯示了“香港研發、深圳轉化”這一合作模式的優勢。

深圳在推動創新發展時,加強知識產權保障非常重要。在這方面,香港有較為成熟的法律等專業服務經驗,可供深圳借鑑。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深港是重要節點和樞紐。”郭萬達認為,加強基礎設施聯通、要素流通、合作平台建設,深港未來前景可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