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媒:美歐統一對華陣線?純屬幻想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綜合

美國卡託研究所網站1月5日文章,原題:為什麼美歐對華共同陣線純屬幻想 拜登政府即將上任,一個明確目標是修復特朗普政府對美國與傳統外交戰略伙伴關係造成的損害。拜登及其顧問批評在經濟和安全政策方面“美國優先”的做法,強調加強多邊努力,在這些領域實現共同目標,其中之一就是促使歐洲與美國一道,構築共同陣線應對中國。

拜登的想法很可能失敗。事實上,就在他發表上述言論兩天後,歐盟就與北京簽署重大投資協定。説歐盟的行動無異於打了美國“一嘴巴”可能有些誇張。但談判已進行7年,歐盟領導人沒理由等拜登政府上任與之協商後再採取最終行動。這表明歐盟是根據對歐洲利益的評估——而非美國的政策偏好,自行規劃對華經濟關係。

更有力的一些證據表明,若在人權等其他問題上與北京外交對抗,華盛頓別指望歐洲會與美國團結一致。去年,美國試圖爭取歐洲對香港實施新國家安全法作出聯合回應時,這點變得很明顯。美國希望發表聯合聲明並制裁,盟國的支持充其量算是不冷不熱。歐洲主要國家中只有英國追隨美國。德國外長認為,歐盟在香港爭端問題上影響中國的最佳方式,就是與北京保持對話。歐盟外長們顯然不想捲入美中不斷升級的競爭中,接受了德國做法。

此類行動表明,歐洲各國政府無意成為美國領導的對華共同陣線的一部分——即使是在外交和經濟問題上,遑論安全問題了。他們持這種立場,也準確反映出歐洲民意。歐洲人不希望捲入可能與中國發生的對抗中。

即使在中歐和東歐通常親美的人羣中,對華盛頓的支持也微不足道——捷克共和國只有19%、羅馬尼亞17%、匈牙利13%。在華盛頓的西歐長期經濟和安全夥伴中結果也類似。所有受訪國家的絕大多數人都贊成中立。

這種立場並不令人意外。美國是太平洋大國,在東亞擁有廣泛的經濟和安全利益。歐洲則大為不同。歐洲大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利益有限,安全關切更少。在大多數歐洲人看來,與中國外交爭鬥帶來的風險,超過任何可以想象的利益,更不用説貿易戰或軍事對抗了。從歐洲利益角度看,對美中關係保持謹慎中立才是明智的。基於這種現實,拜登政府若呼籲與歐洲聯合應對中國,很可能失望而歸。在對華政策方面,他會發現美國這個領導者鮮有追隨者。(作者泰德·蓋倫·卡朋特,喬恆譯)

德國《明鏡》週刊1月6日文章,原題:拜登繼承了特朗普的中國問題 除了疫情和氣候變化,拜登還面臨另一場重大危機:美中關係破裂。其前任竭盡所能在兩國間打入“楔子”。美中間的失衡無法輕易恢復。為遏制中國,拜登除了要獲得國會支持,還要依靠歐洲人幫助。他説:“若與民主夥伴站在一起,將能使經濟談判的籌碼加倍。”但隨着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歐盟各國向拜登表明,忠於美國並非他們的優先考量。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埃裏克·布拉特伯格説,歐盟顯然沒興趣成為“北京與華盛頓之間拔河比賽的籌碼”。美國媒體甚至批評上述協定是歐洲人“外交政變”。而就在跨大西洋夥伴搖擺不定之際,中國正在證明自己的實力。

美中裂痕很深,但這真的會導致兩大經濟體關係徹底瓦解甚至發生冷戰嗎?政策諮詢公司歐亞集團的創始人兼負責人伊恩·布雷默認為,沒理由擔心新的一年中會發生這種情況,因為“若中國經濟遭到破壞,那也將破壞美國經濟”。(作者伊內斯·措特爾,青木譯)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