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有什麼樣的舉動,其實都能反映父母給予的教養。看過很多因為一點小事,就對父母發脾氣、大打出手的"熊孩子",但是也有1歲多就懂得"反哺"的懂事娃。
"孝順寶寶"給太爺爺餵飯
網上有個"孝順寶寶"火了,視頻裏的寶寶有一個1歲半的寶寶,不顧艱難險阻,爬上比自己身出一大截的桌子,拿着小勺一口一口、慢慢地給90歲的太爺爺餵飯。
小玄孫喂的飯,老太爺爺吃得特別香甜。這一幕也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點贊:這家的教養真好啊!
小娃娃能有這樣的舉動,相信離不開父母平常的所作所為。而有的家庭,又完全是另一幅模樣。
"熊孩子"學跆拳道打奶奶
去年年中看到一個新聞,有人爆料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在公交車對奶奶拳打腳踢,孩子還口口聲聲説自己學了跆拳道的。路人看不下去了,開口質問他:你學跆拳道是為了打奶奶的嗎?
一個孩子用什麼方式對待老人,他所説的話、所做的事情,都能透露出家庭的教養。
"孝"字沒有過時,父母要以身作則
"百善孝為先"。在過去,一個家庭裏最重視的就是"孝",晚輩尊敬長輩、孝順長輩是在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可是隨着時代的發展,在家庭裏佔據重要位置的不再是長輩和老人,而是變成了孩子。"4 2 1"的家庭模式,讓全家大人都圍繞着一個小孩轉悠,很容易忽視灌注"孝"的觀念。
現在有很多育兒理念告訴大家,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要蹲下來傾聽孩子的聲音,但凡是過猶不及。尊重孩子不代表父母不需要對孩子加以引導,也不代表可以讓孩子為所欲為。
看到網友對"孝順寶寶"的點贊,我們知道"孝"字並沒有過時,"孝"的觀念也不應該過時。
01關心老人的生活
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不能像年輕人那樣做很多事了,但過去為整個家庭的付出,不應該被磨滅。
教育自己的孩子關心老人,是懂得"感恩"的體現,孩子也會更富有同理心,懂得換位思考。
02不對老人大吼大叫
老人接受新鮮事物新鮮觀念沒有年輕人來得快,理解能力也在慢慢退化,有很多年輕人時常很嫌棄老人跟不上時代。
但是,人老了之後能力衰退,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以前家裏有老人總感嘆"你們也有老的那一天",説這話時語氣充滿了無奈。
誰不曾年輕過?誰又不會老呢?莫欺歲月。不要對老人大吼大叫,為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這樣孩子才會明白,等父母老了之後,不會用大吼大叫的方式對待。
03不要"愚孝"
當然,培養孩子"孝"的觀念,也不是要他們回到封建社會,變成"愚孝"。孝代表了一種情感的表達,表示對長輩和老人的尊敬,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順從。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作為個體的存在,與培養孩子"孝"的觀念並不衝突。懂得尊重別人,尊重自己,這才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