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説:四十比三,妻離子散,比三是哪三樣,為啥不能隨便比?
文明的傳承需要載體,比如老祖宗創造的文字和圖像,比如口口相傳的俗語。俗語看似簡單,實則包羅萬象,老祖宗的生活經驗和願望都在其中。
對於實際生活中遇到的難題,都可以找到相應的答案。在每一個年齡段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都説得很清楚。
比如這一句俗語:“四十比三,妻離子散”,短短八個字,道盡了人生百態。人到四十歲,被稱之為不惑之年,出自《論語·為政》。簡而言之,就是不再為人生而感到迷惑,如果到了40歲還成天拿這三件事情比來比去,其結局會被悲慘,嚴重的會妻離子散。
40歲的人應該擁有穩定的家庭生活,工作環境,還有自己良好的交際圈。若這些都還沒有,那就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特別是產生了嫉妒和攀比心態之後,原本平靜的生活註定會泛起層層漣漪。而老祖宗早就想到了這些事情的發生,所以給了40歲的人忠告。
一、無限放大自己的家庭出生,頹廢便如影隨形
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首先要感謝的是自己的父母。正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當以此生來回報。
父母的人生靠自己打拼而來,也有依靠家族扶持發展而來。無論怎樣,他們給予自己孩子的,肯定是傾盡所有,在能力範圍內最好的。從出生那一刻起,衣食住行都由父母來保障。
然而這些,只是父母給予的,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相同,都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去走完。所以,後天的努力是必須的,也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去面對的。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會應驗的生活總結。年輕時不學無術,傷透了父母的心。到了40歲時才來感嘆生活對自己不公,羨慕着別人的成功,不但不反思自己,反而抱怨自己的出生不好。
一旦有了這種思想,便很難收住偏離的步伐。其實,要致富除了依靠父母的支持以外,更多的是要利用自己的大腦和勤勞的雙手去創造。
一味無限放大自己的家庭出生,只會影響繼續奮鬥的動力,還會影響到自己身邊的人。頹廢了,人也就真的廢掉了,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自己都不珍惜尊重自己,別人自然也不會看得起你。到最後只會讓親者痛,痛麻木了,她們也就離開了。一個好好的家庭,弄得妻離子散,這又是何必呢?
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一味攀比錢財,只會人財兩空
小孩子是一張白紙,要變成什麼樣的畫,得看教的人是什麼水平。40歲的人已經是一副成品畫,想要在上面繼續修改,談何容易。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正確的價值觀,是人生導向的燈塔,一旦失去了,就會偏離航線。攀比是前進的動力,也是毀滅的罪魁禍首。
每個人都會有獲取財富的機會,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眼睜睜看着它跑遠了。錢不是萬能的,買不來親情,也買不來知識。但沒有錢又很難維持基本的生活,有多大能力賺多少錢,賺乾乾淨淨的錢,這才是一個40歲的人,應該樹立的價值觀。
一旦偏離,就會不折手段,最後把自己美好的前程和幸福的家庭葬送,得不償失,悔之晚矣。
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
富有的家庭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窮人家的孩子沒有富裕的物質生活條件,也沒有高起點的教育資源,所以就有了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的説法。父母為了賺錢,已經耗費了幾乎所有的精力和時間。剩下的家庭瑣事,就必然要自己去動手。
但父母很多時候並不理解自己的孩子,總是喜歡去攀比,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更懂事,更聽話,更有出息。
殊不知這一句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深深傷害了自己孩子的自尊心。想要依靠孩子來實現自己早年沒有出息的願望,反而適得其反。
其實,自己家的孩子也是可塑性很強的苗子,孩子表現不好,家長應該好好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一味的責罰。
總結
人到40歲,生活工作都已經穩定,在這個時候前往不能去攀比家庭出生,個人財富多少,孩子是否比別人家的優秀。這個年紀需要做的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擺正心態才是最好的定心丸。
家庭出生只是一個起點,後面的人生路還很漫長。一個有志向的人,不會停留在啃老的階層,一個有出息的人,不會去抱怨自己的父母怎麼怎麼樣。
個人財富的多少,並不能決定所有的人生。到了40歲的年紀,把自己的家庭維繫好,每天開開心心才是真。
同樣,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定要合格。不斷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是不理智的,揠苗助長的故事已經説得很明白了。
就連老祖宗也説了,如果40歲的人還整天來攀比這三件事情,鬧得妻離子散的結局並不鮮見,若有這個傾向,趕快懸崖勒馬吧。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