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鯊魚》:和孩子做遊戲,也許沒你想象的那麼難
陽光小房子
每個人曾經是愛玩的孩子,只是我們都忘了
很多人都讀過子這本書,它是一本討好孩子寫給大人的書,書中用很大的篇幅諷刺了大人的荒誕和無趣,真的能讓正在給孩子讀書的我們瞬間臉紅。
書裏説:大人自己什麼都不懂,總是要小孩來給他們解釋,這讓我覺得很累。
如果放在以前,我一定領悟不了這句話的意思,可當我有了孩子,特別是孩子四五歲這個時期,他的想象力真是天馬行空,總讓我這個當媽的有點懵。
不過細想想,自己曾經也是個孩子,喜歡玩遊戲,喜歡胡思亂想,為什麼長大了反而不會玩了,我們確實忘了沒有目的的玩背後的樂趣,只會關心做這件事背後能帶來什麼好處。
我跟身邊的孩子媽媽交流過,她們也感覺自己跟孩子玩不來,有些甚至根本沒有想跟孩子玩的想法,其實很有可能不是我們不想,只是我們不能。
我們看到孩子充沛的生命力,和永遠問不完的為什麼,總會感覺身心疲憊,是因為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減少了,可孩子卻沒有。
加入孩子的世界,原來收穫快樂並不難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説過:遊戲是生命的本質。特別是對於孩子來講,玩耍不僅能夠學習知識,最關鍵的是它能讓孩子快樂,雖説孩子不可能永遠快樂,但多一份快樂,就為他以後抵禦風險多一層保障,因為他內心存有很多美好。
在園丁與木匠中有這樣一段話,深得人心:
玩耍本身就是一種令人滿足的樂趣,它是父母和孩子快樂、歡笑的源泉。如果沒有其他理由,玩耍時的純粹樂趣就足夠了。
記得小時候,我們也會在一棵底下,玩泥巴,拔,或是爬上一棵輕輕搖一搖,也會傻乎乎的蹲在土地裏,觀察螞蟻,一呆就是很久。
於是,有一天我嘗試着跟着孩子的節奏走,他讓我幹嘛就幹嘛,雖然只有短短的30分鐘,整個過程我真的感覺到了自己放下了防備,進入了狀態。
我們一起看了一本有趣的童書假如你是鯊魚,這本書雖然不厚,但孩子卻聯想到了海底小縱隊和神奇校車兩套相關的信息,給我講了很多關於鯊魚的知識,那一刻我真的驚歎了。
這本書是超級夢想家系列中的一本,書的原是英國的卡米拉 德 拉 貝杜瓦耶,畢業於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動物專業,曾經做過教師,後來成為科普書作家,已經創作過200多本書,深受小讀者們的喜愛。
這本書配圖色彩明亮,畫風簡單又不失真實,最重要的是它給孩子搭建了有趣的場景,在場景中給孩子幾個選擇,大人也可以有自己的選擇,而有些鯊魚的特性我們是不知道的,等到揭曉答案的時候,總會有一種“哦,怎麼會是這樣”的感覺。
場景搭建+角色代入,原來用繪本就能做遊戲
現在我們先來挑選度假勝地,如果家裏要組織出去玩,肯定是孩子最開心的事了,畢竟好奇的他們,總想看更大的世界,更有趣的風景。
之後,開始角色代入:你選擇睡鯊,皺鰓鯊,還是三齒鯊,並且配上了一幅世界地圖,雖然孩子可能還不能完全看懂地圖,但卻喜歡這種表現形式:
孩子選了皺鰓鯊,大概是因為覺得滿身都是皺紋的鯊魚很有趣吧,結果他發現這種鯊魚生活在深海里,並且吃的食物都不怎麼新鮮。
而我選擇了三齒鯊,它生活的地界海洋物種豐富,五彩斑斕,是個旅遊勝地,所以吃的東西自然也不錯。
我得意的在一邊笑話他沒有好吃的,他卻説在深海,才能看見會發光的小動物,也會很有趣。
再來看一個更有趣的,你更願意長得像,鬚鯊、雙髻鯊、烏鯊還是白真鯊,這次爸爸也加入了。孩子、我、爸爸分別選的是須鯊、烏鯊和白真鯊。
“如果你長得像鬚鯊,可能會被人踩在腳下哦。”看到這句話孩子當場就狂笑不止,原來鬚鯊在海灘上,差不多就跟沙子融為一體了,游泳上岸的人直接就踩了“我兒子”一腳。
而烏鯊是生活在深海里的魚類,這時候我就是能閃閃發光的大鯊魚了,雖説不一定是真的,我就故意把屋裏的燈關掉,拿個手電筒,來回穿梭,假裝在找食物,不一會還裝作很飽的樣子。
爸爸選的白真鯊,剛好爸爸皮膚不好,身上都是疙瘩,就當是白真鯊的鱗片了,雖説這個鱗片能夠幫他躲避小魚小蝦,但最終他還是被我和兒子扮演的鬚鯊和白真鯊吃掉了。
瞬間角色扮演遊戲,變成了打鬧遊戲,在歡笑聲中,一家人的情感得到了連接,內心中很多負面的情緒也都消散了。
一本書中總共有五個場景,度假勝地、你更喜歡有一個(鯊魚類的家人)、你更願意長得像、你更喜歡(和哪種鯊魚一起吃飯)、你更希望你的牙齒像。真的都是非常貼合孩子生活的場景,因為鯊魚這個不確定的因素加入,變得有趣很多。
寫在最後:勞倫斯.科恩在遊戲力中説:遊戲當中所激發的活力,所產生的親密感,可以緩解父母的壓力。遊戲不僅幫助我們進入孩子的世界,而且幫助我們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親情。
當親子關係融洽了,那麼孩子跟大人之間的合作就會更加順利,雖説這不是遊戲的主要目的,但它確實一個重要的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