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傳統的家庭觀念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男性負責掙錢養家,女性負責家庭的生活起居,兩者的重要性不相伯仲。然而經濟實力決定家庭地位,現實中手握財政大權的男性在夫妻親密關係中往往更勝一籌,佔有主導權。
不過隨着時代的發展,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取而代之的則是“誰行誰上”的能力分工模式,而且越是發達地區這種變化趨勢越發明顯。
但是身為發達國家之一的日本,卻依舊保留着傳統的性別分工模式,並且做到極致。
在日本,夫妻雙方分工非常明確,丈夫是整個家庭唯一的經濟收入來源,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除了上班掙錢和下班喝酒,其他什麼事情都可以不用做。
妻子則是全職主婦,每天都在照顧家人和大大小小的家務活中疲於奔命。久而久之,妻子便會失去工作能力和整個社會脱節,除了依賴丈夫別無選擇。
那麼如果丈夫去世,那身無長處的妻子該如何生活?對於這一點,日本整個社會和政府都考慮的極其周全。
首先,在日本主婦是一種受社會尊重的職業,婚後老公的收入一般都會直接交給妻子管理,而老公只會領一些零花錢。所以妻子結婚幾年下來,妻子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家底,短期內生活還是沒有問題。
其次,在日本,丈夫如果去世了,那麼他生前的公司會給到一筆撫卹金給妻子,這筆錢相當於退休金,他們稱之為“遺族年薪”,差不多能拿到退休金的70%左右。而且政府也會發補貼金給到妻子用來撫養孩子,直到孩子成年為止,孩子越多補貼的錢就越多。這兩筆錢基本上可以讓她們做到衣食無憂。
再次,作為人手7張保單的國家,日本民眾的保險意識很強。結婚的時候夫妻雙方都會買一份壽險,對方是保險的受益人。如果丈夫去世,妻子會獲得100萬美元的賠償,相當於人民幣600多萬,拿着這筆賠償金放在銀行買點理財產品,足夠普通家庭用一輩子。同樣正是因為這點,讓日本的家庭關係、夫妻關係變的有點畸形,“因為沒有你,對她很重要”,讓人細思極恐。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妻子不僅僅可以獲得丈夫去世後的各種賠償、補償,而且還可以免除部分債務,例如車貸,房貸就可以不用還了。相當於白撿一套房。除了免除債務外還能免險、免税……等等一系列專為未亡人設計的福利。總體來看,基本上是隻進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