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小時候越乖、越老實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沒有出息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觀察現在的社會,可以説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算不上老實人:商人精於算計,政治家善於運籌帷幄,科學傢俱有創造性思維,律師能言善辯......
個性和社會性是相對的兩個概念,個性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之處,社會性是指社會中人與人的相同點和相互作用的特點。
老實人則是社會性過多,個性不足。
在當今社會人才需求多樣化的背景下,老實人往往不會有太大的出息。
老實人往往看不清人心的險惡,容易被利用,也容易被別人下套,無論是在職場還是情場,他們都有可能受到來自別人的惡意的打擊。
在他們自己看來,老實是處事的態度,是自己的性格,也是自己堅持的特點。
但在有些人看來,老實就是愚蠢、木訥、憨厚、好欺負,壞心思的人從來都不少,老實人通常是他們利用和欺騙的對象。
在專制型家庭中,由於父母的高壓管教,孩子的性格一般比較內斂,待人接物不敢出格,被限制在很小的範圍內。
隨着時間的推移,循規蹈矩已經變成他們一般的對人對事的態度與行為方式,創造性的發展受到阻礙,自主性也被磨滅,因此看起來就越來越老實。
在戀愛關係中,女生一般都喜歡陽光、開朗、幽默的類型,老實這一品質在戀愛中一般不具有優勢,甚至還會受到詆譭。在工作中,太過老實會給人一種好欺負的印象。
總之,老實這一特點在現代社會越來越不吃香,那些臉皮厚、敢於表達、敢於出格的人往往才是最受青睞的。
在民主型家庭中,孩子一般都被鼓勵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般具有調皮、機靈等特點,這些特點在人際關係中則表現為體察他人情緒、控制自己情緒、巧妙化解矛盾等多個方面。
因此一個人成年之後有沒有出息,與小時候的家庭氛圍和教養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在高壓和缺愛等消極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會遇到很多困難。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有出息,但很多家長都不瞭解正確的教養方式。作為父母,必須要根據孩子先天的氣質特點以及心理發展規律來制定針對性的教養方法。
在有些家庭,孩子木訥,在陌生人面前畏畏縮縮的樣子讓父母感到很不耐煩,認為自己的孩子相比其他的孩子頗有不如。
這種思想非常危險——導致家長採取錯誤的方式對待孩子,最終可能引發預言自動實現效應(Pygmalion Effect),即孩子本來有改變的可能,但父母對孩子的錯誤觀念最終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局面,從而驗證了他們之前的想法。
實際上,孩子之所以不夠機靈,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們先天氣質如此,即心理活動多指向內部而較少表現出來。
另一方面,父母自身對孩子的教育也形成了孩子現在的特點。
總之,當孩子出現問題,父母對孩子不滿意時,第一反應應該是在自己身上尋找錯誤,而不應該對孩子有所偏見。
孩子是一塊璞玉,父母是孩子的工匠,孩子最終能夠變成什麼樣子,決定權往往在父母手裏。
有些孩子先天情緒體驗較弱,不能很好地覺察他人以及自己的情緒,看起來老老實實、畏畏縮縮,因此對他人和自己的認識可能會不足,人際關係中也會遭遇困難。
父母不可把孩子的失誤歸結為其自身不夠努力,也不可因為這些就批評孩子,而應該給他們提供各種活動環境,幫助他們適應社會,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這樣一來,後天的學習就幫助他們增強情緒體驗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情商。
還有些孩子先天知覺速度較慢,思維不夠靈活,這是由基因控制的,跟孩子完全沒有關係。他們長大後可能會因為這些特點而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難。
例如解決問題思想僵化、處理事情速度較慢等等。
他們可能被稱為“老實人”,被他人如此分類也會導致他們自尊水平降低。
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嬰兒的特點,早發現問題便於早點解決問題,可以通過系統的思維訓練來提升思維的靈活性,鼓勵他們參加體育運動也能提高知覺速度。
因此,為什麼説小時候越老實的孩子,長大後越沒出息?
根本原因還是社會需要不老實的人,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只有讓自己更加機靈,處理事情更加靈活,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