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卡梅倫醜聞:遊説已成為“公開的腐敗”?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綜合

【歐洲時報網】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曾經説過,遊説將成為英國“下一個大丑聞”,沒想到如今最受關注的醜聞主角就是他自己。

從4月13日開始,卡梅倫的遊説醜聞佔據了各大英媒頭條。報道稱,卡梅倫數月前作為格林希爾(Greensill)公司的顧問向英國政府遊説,希望讓瀕臨破產的公司從新冠疫情紓困貸款項目中“多分一杯羹”。英國政府沒有批准相關請求,該公司不久後倒閉。而卡梅倫私下與財政大臣蘇納克發短信等“私聯”行為,被指涉嫌違規。

卡梅倫的遊説行為何會引發巨大的爭議與討論?政客與説客的邊界在哪裏?政治遊説到底是促進民主還是“公開的腐敗”?

遊説的“遊戲規則”

遊説指的是個人、企業、貿易團體或慈善機構通過寫信、電話、視頻或個人拜訪等方式接觸內閣大臣、政府官員、議會議員,以此達到改變政策的目的。

由於改變政府官員的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企業或組織會僱傭專業的説客。很多專業説客曾是政治家,也非常清楚其中的“遊戲規則”。

根據英國的法律規定,內閣大臣或是高級的政府公務員在離任的兩年裏,是不可以進行遊説行為的。此外,説客還需要進行登記,而這個制度正是卡梅倫擔任首相時指定的。而這也是他備受爭議的一點:他辯稱自己是格林希爾的“內部”顧問,無需像專業説客司進行登記。

遊説行為的公平性一直是討論的焦點問題。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支持者認為,專業的遊説是民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遊説可以引發對一個問題的討論,也可以與政府官員保持聯繫,取得事件的最新進展信息。但批評者認為,現在的遊説系統就是公開的腐敗,充滿了經濟利益,負擔得起專業説客的費用的公司獲得了不公平的優勢。

英國議會大廈。(圖片來源:新華社)

公職機構與私人企業關係過密

那麼,為何卡梅倫的遊説行為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英國《衞報》分析,首先,格林希爾公司與英國政府的關係過近。在卡梅倫擔任首相期間,該公司的創始人萊克斯·格林希爾(Lex Greensill)擔任了英國政府的顧問;2018年,即卡梅倫卸任兩年後不久,就受聘於格林希爾公司。此外,卡梅倫醜聞被曝後,又發現有兩名政府高級公職人員在任期內就受僱於格林希爾公司。這不僅引發了該金融公司為何與政府“糾纏不清”的討論,更加深了對公職機構與私人企業關係過密的擔憂。

此外,卡梅倫的身份是此次事件的焦點。前首相的身份可以讓他非常容易地接觸到政府官員,因此才出現給蘇納克發“很多”短信、與財政官員“非正式的”通電話、安排格林希爾本人與衞生大臣漢考克以私下酒局的方式見面等情況。

對於英國遊説制度本身的討論也接踵而至。有官員認為,應當把“公職人員離任兩年後才能進行遊説”的規則延遲至五年;有專家稱,整個遊説體系已經失靈了,卡梅倫也知道這一點,這也是為什麼他的行為沒有當時被官方披露出來。

旨在推動全球反腐敗運動的國際透明組織的專家認為,英國遊説需要進行透明度改革。“在美國和加拿大,説客應該非常清楚他們想要影響什麼,但在英國,缺少細節,也不明確意圖,只有政府籠統的描述。”

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圖片來源:中新社)

前任議員=現任説客

作為西方民主政治的一個特殊的機制,遊説制度從19世紀發展至今,已經變成了富人影響政治的通道,政客與説客之間、遊説集團與國會、議會等立法機構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不僅無法真正代表民意、促進民主,反而不斷落實了“合法賄賂”這一精神。

事實上,類似英國前高級公務員的這些操作在美國早已屢見不鮮。據北京人民網報道,每次選舉後,大批議員離開國會,很多人選擇的下一個工作目標就是遊説業。2016年國會選舉後,離開國會的議員中有約1/6成為專業遊説者。2014年中期選舉後,1/4成為專業政治掮客。《大西洋月刊》的報道寫道:“每一天,前議員都在國會走廊闊步,與前同事閒聊,目的是為了引導他們投票。”

美國前資深聯邦眾議員詹姆斯·莫蘭説:“被遊説集團環繞的國會無法真正代表民眾,也不符合美國政治制度的設計初衷。”

(編輯:顧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