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6日電 (孟湘君) 這個國家一個月前才慶祝了獨立30週年,但就在昨天,一夜生亂。多地爆發抗議示威,並演變為大規模騷亂和暴力衝突。局勢背後,透露出哪些信號?
【這個國家捲入“風暴眼”】
這個國家的政府大樓、市長辦公室被“佔領”,有些地方傳出爆炸聲;國家電視台分台被“攻入”縱火;全境互聯網通信中斷;有人打砸搶燒,有人持槍朝天掃射,還有人高呼反政府政治口號,可謂亂象迭出。
政府宣佈辭職,為應對局勢變化,總統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局部宵禁,但與此同時,300多名維護治安的執法人員在與示威者對峙時,受傷甚至犧牲……
這個捲入“風暴眼”的國家,就是位處中亞的哈薩克斯坦。
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5日提醒,針對近期哈薩克斯坦部分地區形勢,提醒在哈中國公民遵守駐在國法律規定,增強防範意識,減少不必要外出,切實做好安全防護,如遇緊急情況及時報警,並與駐哈使領館聯繫。
哈薩克斯坦為何一夜間“亂了”?背後局勢值得深究。筆者認為,此事至少透露了三重信號,或許從三個關鍵詞中,可見一斑。
【關鍵詞一:天然氣】
從曼吉斯套州到直轄市阿拉木圖再到首都努爾蘇丹,一場場示威愈演愈烈,最終影響局勢走向。似曾相識的一幕幕,不禁讓人想起2005年的烏克蘭。
從“橙色革命”到如今,兩個國家局勢突變的歷史背景或許略有不同,但多少都和一個關鍵詞有關——天然氣。
17年前的烏克蘭“橙色革命”,重要領導人之一就是曾驕縱一時的“天然氣公主”季莫申科。得益於寡頭政治的利益輸送,季莫申科一度把持着國家能源命脈,隨後馳騁政壇。
然而,她也因能源改革等觸動寡頭利益,一度被捕入獄,處理與俄羅斯的天然氣糾紛時落下話柄,最終成為權鬥犧牲品。真可謂“成也天然氣,敗也天然氣”。
再看哈薩克斯坦這場“突如其來”的示威的原因,也是政府對天然氣價格的上調。
2022年1月1日起,哈薩克斯坦政府將曼格斯套州液化天然氣價格由每升60堅戈(約合人民幣0.88元)提高到120堅戈(約合人民幣1.47元到1.68元)。
價格翻了一倍,民眾過不下去了,做飯、取暖,過冬太難,怎麼辦?有些人走上街頭示威,但未曾想衍生出更多亂局。
天然氣有多重要,看看如今的歐洲就知道了。
從2021年底到現在,歐洲的天然氣價格最高漲了800%,電價也飆升。根據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協會數據,目前歐洲天然氣庫存只剩滿負荷水平的68%,形勢很不樂觀。
對此,俄總統普京一針見血地指出,歐洲民眾認為天然氣太貴,就該找歐盟去抱怨。俄高官此前表示,歐洲減少使用俄長期供氣協議,意味着無法以更低價獲得天然氣。何況,歐洲內部正以高價轉賣原本廉價的俄氣。
【關鍵詞二:地緣政治】
能源一直是反映國計民生的重要指標,從以上幾起“天然氣之爭”,便可看出如今大國地緣政治博弈的激烈程度。
俄外交部5日聲明稱,俄正密切關注兄弟鄰國的局勢發展,支持哈國在憲法和法律框架內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問題,而不是訴諸騷亂和違法行為。
另據“今日俄羅斯”報道,當地時間5日,美國白宮站出來否認,是美國背後策劃哈薩克斯坦緊張局勢,並責怪是“俄羅斯人”錯誤指責華盛頓引發了騷亂。然而,俄方在聲明中,並未指名道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