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侃天下|打臉?400架專機趕往英國商量“減排”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綜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世峯

11月1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國會議(COP26)上,即將79歲的美國總統拜登在會場上又打盹了,相關視頻引來網友一陣戲謔。

然而,緊迫的現實是,拜登可以打盹,遏制全球氣候變暖的步伐卻不能放緩。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言:對於發展中國家和小島國來説,COP26的失敗不是選項,而是死刑判決!

10月31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開幕。(新華社)

為什麼是1.5℃?

10月31日上午,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峯會在意大利羅馬落幕,G20呼籲採取“有意義和有效的”行動,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以內。

在2015年12月通過的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中,各國領導人表示,“致力於實現將全球平均氣温上升幅度控制在低於工業化水平前2℃的水平,並努力將其控制在1.5℃的水平”。在2019年9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峯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1.5℃目標是“國際規範”,並呼籲各國提高減排目標,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等。因此,現在1.5℃實際上已成為各國的共同目標。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18年10月發佈的《1.5℃特別報告》舉例説明了氣温上升1.5℃和上升2℃時對地球環境產生的影響有何差異。即使上升1.5℃,預計也會有70%至90%的珊瑚礁消失,而上升2℃時,將有99%的珊瑚礁消失,全球珊瑚礁會遭到毀滅性破壞。

報告列舉了對地球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的各種影響。比如,“至少5年就會遭遇一次極端熱浪的全球人口”將由14%增至37%,“海洋漁獲量的減少”將由150萬噸增至300萬噸,“北極圈永久凍土融化面積”將由480萬平方公里增至660萬平方公里等。如果上升1.5℃,北冰洋夏季海冰消失情況為百年一遇,而若上升2℃,則將變為十年一遇。此外,報告預測,正在產生巨大威脅的海平面上升問題,在上升1.5℃時,預計海平面上升幅度為40釐米,而上升2℃時則增至46釐米。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COP26開幕式上發表演講。 (新華社)

小島國首當其衝

簽署《巴黎協定》的每個國家都做出了減排承諾,並商定每隔五年做一次進展評估,回顧成就、發現問題,以確定下一步的部署。

11月2日,古特雷斯在COP26發表演講,指出按照目前各國制定的温室氣體減排目標,到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温將與產業革命前相比上升2.7℃。從海洋深處到高山頂峯,從融化的冰川到無情的極端天氣事件,全球各地的生態系統和社區都在遭受破壞,“COP26必須是人類和地球的轉折點”。他警告,如果此次COP26失敗,各國將不得不陷入“重新研究抑制全球氣候變化對策的尷尬境地”,不是每五年一次,而是每年一次。

古特雷斯還以島國為例指出,對於小島國和發展中國家來説,COP26的失敗不是選項,而是一種死刑判決。他呼籲各國選擇保護未來,拯救人類。“我們面臨着艱難的選擇,是停止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還是依賴化石燃料而停止我們的腳步。”古特雷斯強調,必須保持1.5℃的目標不變。為此,在減排方面必須具有更大的雄心,並且立即採取具體行動,從而到2030年將全球排放量減少45%。

科學家們警告,世界需要在2030年前將全球碳排放量減半,到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以防止氣温上升超過《巴黎協定》定下的2℃“紅線”(目前已升温超過1.2℃),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壞影響。未來數十年,氣候變暖的加劇將使地球上的大部分冰雪融化,海平面升高,大大增加極端天氣發生的可能性和強度。

英國格拉斯哥中央火車站內,一名男子在宣傳板前拍攝。(新華社)

城市或平均升温4℃

曾任英國氣候變化問題委員會主席的特納認為,“實現1.5℃目標的可能性為30%。”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世界氣象組織(WMO)的分析顯示,2020年亞洲平均氣温創下觀測史上的新高。

這份首次分析亞洲整體氣候變化現狀的報告指出,2020年亞洲平均氣温高出世界0.5℃左右,創下過去100多年來的新高。這一平均氣温比1981年到2010年的30年間高出1.39℃。

報告顯示,越偏北的地區,氣温與平均氣温的差別越大,在靠近北極的西伯利亞地區,局部地區的夏季最高温一度高達38℃,比過去30年的平均值高出5℃以上。此外,在喜馬拉雅山脈等高原地區還出現了冰川退縮。報告指出,由於洪水、乾旱、颱風和熱帶氣旋等氣象災害,在整個亞洲地區已導致大約5000人喪生,受到影響的人估算多達5000萬。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1月3日發佈了與美國洛基山研究所合作編寫的《戰勝高温:城市可持續降温手冊》,旨在提供一份幫助全球城市降温的參考指南。該手冊指出,全球城市變暖的速度是全球整體平均速度的2倍。如果温室氣體繼續保持高水平排放,到本世紀末,許多城市的氣温可能會升高4℃。即使在全球變暖1.5℃的情況下,也可能將有23億人受到嚴重熱浪的影響。

報告描述了城市如何由於“熱島效應”而迅速變暖。隨着發展中國家數百萬家庭未來幾十年購買空調,2016年到2050年空間製冷的能源需求預計將增加2倍。

出席COP26的英國首相約翰遜與美國總統拜登。

口諾而實不至

11月2日,COP26正在如火如荼地召開之際,英國《每日電訊報》一則題為“格拉斯哥上空瀰漫着偽善和熱浪”的報道,直指乘坐專機參加此次大會的各國嘉賓和企業家們。

據悉,參加COP26的專機或私人飛機數量約為400架。《每日電訊報》以“美國總統拜登作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進行了計算,“空軍一號”和伴飛的4架大型噴氣式飛機往返於美歐之間,產生約1000噸二氧化碳。當地媒體稱,這些乘坐專機的嘉賓們是“最大的偽善者”。

拜登10月29日訪問羅馬期間,85輛汽車組成的“超長”車隊在羅馬街頭行進的畫面也引發熱議。拜登在參加COP26前的這一排量驚人的“污染之旅”,被不少媒體稱為“教科書式的虛偽”。

無獨有偶。作為COP26東道主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在11月1日的大會致辭中強調,“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時,光有口號而沒有行動是毫無意義的”。約翰遜一邊信誓旦旦,一邊卻我行我素。據英國《衞報》報道,約翰遜從格拉斯哥返回倫敦時,不會乘坐耗時4個半小時的火車,而是乘坐排放量更大的專機。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是乘專機抵達格拉斯哥的,而且,她從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到法國巴黎、英國倫敦等短距離出行,一半以上都是乘坐租賃的飛機。美國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此次參會也是乘坐私人飛機。

英國環境活動家芬奇表示,“私人噴氣式飛機在所有運輸手段中污染度最高,打着參加抑制氣候變化會議的旗號,來往卻使用專機是完全錯誤的行為。”

一隻被繩索懸吊的毛絨企鵝出現在COP26休息區。

機會之窗正在關閉

據測算,要將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內,人類總計還可以排放3250億噸二氧化碳。按照目前的速度,這一“碳預算”將在8年後耗盡。如果按2℃的升温幅度計算,該“預算”也僅能維持25年左右。

據英國《衞報》報道,18個太平洋地區國家中,三分之一國家的領導人因防疫隔離要求而未能出席COP26,這些國家恰恰是受氣候危機影響最嚴重的。印度洋島國馬爾代夫平均海拔只有1米,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發佈的《地球氣候報告》,包括馬爾代夫在內的海拔高度較低的島國,很可能會在2100年被海水淹沒。

法國《世界報》報道,如果像歐盟承諾的那樣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就必須變革電力系統,關閉燃煤電站,停止使用燃油汽車,用熱泵取代暖氣,發明新的鋼鐵和水泥工藝……這是既龐大又昂貴的工程。麥肯錫諮詢公司詳細分析計算了75個部門的數據後得出結論:到2050年要實現碳中和,僅歐盟每年就需要近1萬億歐元的投資。

據路透社報道,發達國家2009年曾誓言在2020年起的五年內,每年投入1000億美元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不過,加拿大和德國在COP26前準備的一份行動計劃中宣稱,要到2023年才可能實現這一目標。

印度環境部長亞達夫10月27日稱,印度將在COP26上為“氣候正義”而戰,設法讓富裕國家為應對氣候變化所實施的措施埋單。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施泰納警告:“將全球升温限制在1.5℃的機會之窗正在關閉,這是我們確保人類和地球未來的唯一途徑。”

出席COP26的各國政要參加合影儀式 。

部分國家和組織碳排放目標

◆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美國:到2030年温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50%,2050年實現碳中和。

◆歐盟:到2030年碳排放相比1990年的水平減少55%,2050年實現碳中和。

◆英國:到2030年温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至少降低68%,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日本:2030年温室氣體排放量較2013年減少46%,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韓國: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

◆加拿大:到2030年使碳排放水平較2005年減少40%至45%,2050年實現碳中和。

◆巴西:在2030年前杜絕非法砍伐森林,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

◆澳大利亞: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俄羅斯:力爭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南非:到2025年把温室氣體排放量控制在5.1億噸以下。

◆印度:2030年前減少碳排放100億噸,到2070年實現碳排放淨零目標。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