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便民科技變成“過街老鼠”

莫讓便民科技變成“過街老鼠”

餘美英

要點餐?先掃碼;停車場繳費?請先掃碼;要開發票?對不起,還得請先掃碼……強制掃碼關注才能點餐或者繳費、開發票之事屢見不鮮。近日《北京青年報》刊發的《想開發票先關注公號?“強制掃碼關注”為何屢禁不止》《先掃碼再關注還得被迫看廣告,停車自助繳費套路多》等有關“強制掃碼”系列報道受到廣泛關注。4月27日,《人民日報》刊發評論《“掃碼關注”不能成為霸王條款》,提出治理掃碼服務亂象的建議。

近年來,隨着智能移動應用和電子支付的推廣普及,自助掃碼點餐、自助掃碼繳費成為很多餐廳、停車場的新選擇。新消費方式的出現,既滿足了現代消費者對便捷的追逐,也節省了商家的人力成本支出,讓買賣雙方均受益匪淺。科技的進步給商家和消費者帶來了便利和紅利,應該點贊和推廣,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發現,這些科技便利背後,隨着附加條件的加入,開始慢慢變了味——掃二維碼的同時,消費者往往會被要求關注公眾號、註冊會員甚至綁定手機,一系列繁瑣流程走下來,不僅更加費時費力,還要和隨時彈出的廣告和所謂的“優惠活動”鬥智鬥勇,讓本來為方便而設的“掃碼服務”,硬生生變成了商家收集會員、強推廣告和誘導消費的“陷阱”。

這些變味兒操作帶給消費者的不僅是體驗糟糕、操作麻煩,更有隱私泄露以及“被薅羊毛”等隱藏風險。比如要綁定個人信息,要允許獲取地址位置,綁定後不斷被推送各種廣告,包括很多虛假和色情廣告。撥開現象看本質,商家如此煞費苦心“求關注”的背後,其實隱藏着巨大的經濟利益,真正的受益者是這些商家。在他們眼裏,公眾號粉絲就是財富“敲門磚”,粉絲量越大,在廣告流量市場的籌碼會越高,不管是發送廣告還是推送商品鏈接,都能從中賺得盆滿缽滿。而被大眾日常忽略的個人信息,在他們眼中也藴含着巨大的財富,透過這些大數據,他們不僅能充分了解顧客的消費習慣,進行精準營銷,而且在利益驅動下,一些不良商家還會與第三方平台交換利益,二次出賣個人信息數據等獲利。

對於上述“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行為,監管部門早有約束,2021年2月2日起施行的《互聯網用户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各信息服務平台應當規範公眾賬號推薦訂閲關注機制,未經用户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訂閲關注其他用户公眾賬號。但在利益的驅動下,總有“無畏者”鋌而走險。此次,隨着媒體的介入曝光,這些“便捷背後的陷阱”再一次進入監管視線。各級監管部門迅速行動,尤其是北京市消協積極與媒體聯動,第一時間組織相關行業專家和法律界人士進行專題研討,對掃碼服務背後的隱患以及法律風險進行研判,為後續提供消費提示、對行業敲響警鐘提供專業支持。

社會高速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科技的進步也必將回饋人們更便捷的生活。從在線購物到移動支付,從網上銀行到數字化貨幣,都正在並將繼續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顛覆性的改變。我們享受着科技迭代帶來的紅利,也樂於看見科技進步在陽光下運轉,但必須引起警惕的問題是:如何才能讓這些先進科技為廣大消費者帶來真正的便利,而不是成為新的門檻甚至作惡的工具?這需要政府部門、監管機構以及所有身處其中的人們來思考和解答。

供圖/視覺中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02 字。

轉載請註明: 莫讓便民科技變成“過街老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