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促央企重拾責任:挖掉的草原回來了
被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挖掉的草原又回來了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促央企重拾責任
核心閲讀
從被督察組點名到成為生態礦山樣板,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僅用了兩年多時間。在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看來,是督察組讓企業重拾央企的生態環境責任;是督察組讓企業在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共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順。
本報記者 郄建榮
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點名後,事隔兩年,當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重返國家電投集團內蒙古霍林河露天煤業公司霍林河露天煤礦(以下簡稱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南北礦區時,已經找不到當年來時的路。督察組看到,被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挖掉的草原又回來了。
2018年6月,中央第二環保督察組到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進行“回頭看”督察。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開採40年致使科爾沁草原近86平方公里草原被毀壞問題也隨之曝光。不僅如此,督察組還發現,2017年, 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北露天煤礦用於草原生態恢復的投入是“1分錢/噸煤”。
此後,督察組將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生態破壞問題作為典型案件公開曝光。督察組指出,身為央企下屬企業,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未盡到生態修復的主體責任。重錘之下,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猛醒並重拾央企的生態環境責任。2019年,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南、北露天煤礦生態恢復治理投資提高到“5元/噸煤”,相比2017年整整提高了500倍。曾經裸露的科爾沁草原重新“披上綠裝”。
生態環保作為頭等大事
2018年6月,督察組對內蒙古自治區進行督察“回頭看”。督察組在從呼和浩特飛往霍林郭勒市的飛機上偶然間看到了科爾沁草原上的兩個大坑。第二天,督察組赴現場對這兩個大坑展開調查。
經過現場調查,督察組查實,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就在科爾沁草原上挖煤。截至2018年6月,被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挖掉的草原面積達到86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座中等城市建成區面積。督察組指出,作為主體責任單位,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長期不按要求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違規佔用草原,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環境違法違規問題嚴重。
對於督察組“回頭看”指出的問題,無論是內蒙古霍林河露天煤業公司霍林河露天煤礦還是其上級企業國家電投集團內蒙古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公司)圴高度重視。特別是內蒙古公司迅速行動,“將落實中央督察整改要求作為生態環保工作頭等大事來抓”。內蒙古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督察組,按照“一年大變樣,三年徹底整改,打造我國高寒地區綠色礦山標杆”治理目標總要求,聚焦生態系統重塑和生態功能恢復,科學設計方案、加大資源投入,內蒙古公司全面實施整改。
據內蒙古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針對“回頭看”督察提出的問題,公司成立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生態恢復治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駐紮現場,及時協調解決治理問題。所屬“兩地五礦”分別成立生態環保部,具體負責生態恢復治理;同時,制定《露天礦生態恢復管理辦法》《煤炭板塊生態恢復管理標準》等,為生態恢復治理工作提供管理依據。
這位負責人説,公司還委託中國環科院編制一號露天礦專項治理方案以及“兩地五礦”2018-2020年度生態修復設計總體方案和年度設計;委託中煤瀋陽設計院編制一號露天礦綠色礦山建設規劃設計。2019年,包括南北礦區在內實現了“一年大變樣”“補足舊賬、不欠新賬”的階段性目標。
今年9月下旬,當督察組再次來到霍林河南北礦時,內蒙古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督察組,截至今年7 月初,公司礦區已經完成通遼市、霍林郭勒市兩級自然資源部門的生態修復治理現場驗收,提前實現“三年徹底整改”目標。
提高生態恢復治理投入
生態恢復治理投入嚴重不足是導致科爾沁草原被破壞的主要原因之一。2018年督察組“回頭看”時查實,2013年至2018年6年間,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投入的復墾資金僅有419萬元,其中,2017年,北露天礦煤炭產量達到999萬噸,復墾資金僅10萬元,噸煤投入僅1分錢;南露天礦煤炭產量高達1799萬噸,復墾資金僅85萬元,噸煤投入不到5分錢。
針對投入不足問題,內蒙古公司這位負責人説,整個礦區加大了資金投入,其中,南、北露天煤礦生態恢復治理投資提高到“2019年5元/噸煤”的標準。公司提出,後續年度按需投入,確保治理效果。
從“1分/噸煤到5元/噸煤”,內蒙古公司霍林河南、北露天礦生態恢復治理投入整整提高了500倍。內蒙古公司這位負責人説,2018、2019年兩年,內蒙古公司所屬“兩地五礦”生態恢復治理完成資金投入約7.56億元;被督察組點名的一號露天礦(南、北露天煤礦)投入資金約2.65億元。
這位負責人説,由於真重視、真投入,內蒙古公司所屬的霍林河一號露天礦(即南、北露天煤礦)在全部完成督察組指出滯後的2074畝排土場生態修復工作的同時,還完成了8906畝生態修復歷史欠賬。
據其介紹,今年,內蒙古公司“兩地五礦”計劃完成排土場生態修復面積2.73萬畝,計劃投入資金5.98億元。其中一號露天礦(南、北露天煤礦)計劃完成4386畝新到位排土場的生態修復,計劃投入資金1.51億元。截至今年6月底,“兩地五礦”覆土工程完成計劃的96%;土壤改良完成計劃的90%;喬木栽植完成計劃的69%;灌木栽植完成計劃的66%;牧草播種完成計劃的74%。按照工程形象進度估算“兩地五礦”完成資金投入2.14億元,其中,一號露天礦(南、北露天煤礦)完成資金投入0.67億元。
內蒙古公司有關負責人説,包括一號露天礦在內,公司對台階區域進行高標準滾動復墾,提高復墾率、植被覆蓋度,將對草原生態的影響降至最低。同時,對露天煤礦開採形成的“大坑”也啓動治理。
內蒙古公司要求,所屬各企業要全面有效落實公司發佈的綠色發展總體規劃,制定綠色礦山建設實施方案,研究設定植被覆蓋度等10項標杆指標,制定並落實行動措施,統籌推動“兩地五礦”綠色礦山建設進程,持續打造我國北方高寒地區綠色礦山標杆。
變身成為生態礦山樣板
據內蒙古公司這位負責人介紹,6月18日和23日,霍林郭勒市自然資源局和通遼市自然資源局分別組織專家到霍林河南、北露天煤礦現場就生態修復治理情況進行驗收,兩次驗收結論均認為,霍林河南、北露天煤礦生態恢復治理整改工作滿足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意見要求,同意通過驗收。
7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同意受理霍林河南、北露天煤礦審核整改驗收銷號材料。7月6日,通遼市政府向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提交了驗收銷號申請和整改驗收銷號相關材料。
據介紹,2020年內蒙古公司“兩地五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提取8.23億元用於生態恢復治理。在此基礎上,優化採礦設計,減少排土場佔地,採掘場年用地量大幅減少,其中,北礦今年實現完全內排,其餘四礦內排時間將較原計劃提前1至2年;拾遺補缺提高植被覆蓋度,系統考慮煤礦所有區域的生態恢復與治理;充分調研草原物種類別,將目前牧草、灌木、喬木等物種逐年增加,保持植物多樣化。
9月下旬,《法治日報》記者隨督察組再次走進國家電投霍林河南、北露天煤礦時,已經找不到2018年6月來時的路。成片的格桑花,油松等長年生的樹木也已深深紮根於當年裸露的土地。南北礦還是原來的南北礦,但路已不是原來的路,山也不是原來的山。
從被督察組點名到成為生態礦山樣板,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僅用了兩年多時間。在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看來,是督察組讓企業重拾央企的生態環境責任;是督察組讓企業在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共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