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章保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傅藍天
多年來,農村普遍存在看病難的問題。經過數年的改革,這種現象已逐步得到解決,給村民們帶來許多實實在在的優惠。
日前,在九江市柴桑區人民醫院門診大廳,城門街道立新村五組30歲的曹小花正在辦理出院手續。整個辦理過程耗時3分鐘,醫藥費5000元,她實際只付了2500元。
“一開始,我以為住院費用會很高,想着辦理出院手續,還特意借了些錢來,沒想到實際費用比我預想的還要低。”交完費用後,曹小花覺得不可思議,向繳費窗口工作人員再三確認無誤後,才放下心來。
柴桑區衞生健康委員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之所以會帶來這樣的變化,是因為建立了新農合制度。該制度2003年啓動試點,當時中央財政為中西部地區人均負擔10元,地方財政為每個農民再出10元,農民自己出10元,一共30元。這些年,財政補助水平大幅度增加,到2018年已經提高到490元。2009年啓動醫改以來,國家和地方的新農合目錄多次調整,不斷擴大保障範圍,讓農民受益更多。
曹小花家境不寬裕,胃疼了也不敢到醫院去,怕花錢,最後發展為胃炎,才無奈入院治療。通過住院治療,她胃疼的情況漸漸好轉,而且只需要支付一半的醫療費。這樣的好事,她以前從沒想過。
“變化太大了!現在看病不僅費用低了,而且可以在家裏看病,一個電話醫生就來了。”去年8月份的一天,曹小花家中來了位醫生,他熟練地給曹小花的爺爺進行健康檢查。近些年來,老人身體不適,但因行動不便少有出村看病的機會。在健康扶貧政策下,鎮衞生院與曹小花簽訂了家庭簽約醫生協議,醫生定期上門或電話追訪老人的身體狀況。
“醫生經常來量血壓,問爺爺的身體狀況。有病打電話過去,就有人接,減少好多麻煩。”曹小花告訴記者,爺爺行動不便,只要一個電話,醫生就會上門來給爺爺做檢查。
隨着健康扶貧工作在九江市全面展開,和曹爺爺一樣的城鄉居民看病越來越方便。各級醫療衞生機構通過免費諮詢、義診入户、免費體檢等方式將公共衞生服務送進鄉村,實現“小病不出村”的目標。
據悉,在城門街道還有很多獨居老人,他們在接受鎮衞生院進村開展的免費體檢時,被發現的問題都及時得到了治療。“我治療了七八上十天,只花了334元。要不是這些醫生,我這個手要癱了。”家住立新村的韋女士如是説。
據悉,九江市各級醫療衞生機構還在推進“醫共體”建設,逐步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機制,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近年來,我省深化醫療改革,讓農民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通過“醫聯體”或者“醫共體”的方式,把城市大醫院的服務送到農村,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原來看病從村裏到鄉里再到縣裏,成本很高,現在通過“基層拍片、上級診斷”這種新形式,在成本大幅度下降的同時,基層醫療服務條件和體驗都有明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