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最嚴重降雪”
“2008年以來的最冷一年”
“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
最近
多個小視頻和奪人眼球關鍵詞的帖子
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
廣為流傳
而且言之鑿鑿
看起來有畫面,有“真相”,有“解讀”
其實
這些不過是精心剪輯的謠言
由於國慶假期降温劇烈
這些謠言又帶有極大的迷惑性
讓很多人信以為真
破除“科學謠言”須靠科學知識
國慶長假期間的降温劇烈究竟是何原因?正在發展中的拉尼娜是幕後推手嗎?拉尼娜的出現和維持會讓今冬異常寒冷嗎?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研究員袁媛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國慶長假期間為何降温劇烈?
國慶假期
一股強冷空氣席捲中東部地區
從內蒙古中西部經長江中游
一路貫穿我國南方地區
受其影響
東北、華北等地最低温度跌破冰點
河南、四川、甘肅
內蒙古、吉林、黑龍江等地
多個景區早早“解鎖”冬景模式
10月4日,吉林長白山氣温驟降,突然降雪,長白山景區發佈通知,10月5日,景區全天關閉。
10月5日,華山景區迎來今秋第一場降雪,景區執勤人員為遊客提供薑湯禦寒等暖心服務。
10月1-8日
我國北方及中東部大部地區
氣温已較常年同期明顯偏低
大家不由感嘆
今年的冬天,似乎冷得有些早
有些網友表示
已經穿上了秋褲甚至棉褲
據統計,在10月3日至6日的冷空氣過程中,我國中東部部分地區降温超過12℃,氣温“一鍵刷新”。
多地的降雪是否登場過早?降温來得如此猛烈,正常嗎?
實際上,10月上旬,我國北方地區特別是其中典型代表內蒙古和東北地區,氣温降至冰點、出現降雪實屬正常。在氣候態上,我國北方地區9月中下旬就開始出現初霜凍,條件就是地面最低氣温降至冰點。
如此説來,進入10月後,北方及中東部大部分地區雖然氣温較常年偏低,但這個季節也該到冷的時候了,突破冰點,出現初霜凍、降雪等,也屬按期登場。
國慶長假期間突如其來的降温讓人感受強烈,從而讓謠言越傳越廣。謠言短片中還振振有詞,説這一切都是拉尼娜引發的。
但實際上,此次降温過程是天氣過程,主要是受到大尺度大氣環流異常的影響,這一天氣現象與拉尼娜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解鎖今冬氣候繞不開的一個概念
——拉尼娜
雖然拉尼娜與今年10月上旬的降温過程沒有必然聯繫,但毫無疑問,要想解鎖今冬氣候如何,它將是最受矚目的高頻詞之一。
拉尼娜狀態是什麼?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又意味着什麼?
我們所説的拉尼娜狀態(事件)指的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錶面温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出現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
根據監測,今年8月份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進入了拉尼娜狀態。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秋季會繼續維持拉尼娜狀態,預計到今年冬季會達到峯值,也就是到今年冬季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的出現,常常與整體“更冷的冬天”連在一起。
2000年以來發生了5次拉尼娜事件,從5次拉尼娜事件的狀況而言,冬季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華北部分地區平均氣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2℃,部分地區偏低2℃以上。
2008年1月,南方遭遇雪災,電力工人進行緊急搶修。
氣温冷暖由誰決定
今年會迎來一個偏冷的冬天嗎?僅靠拉尼娜就能決定冬天的“偏冷”或“偏暖”嗎?
一般而言,在多數拉尼娜事件盛期的冬季,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經向度可能加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温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較大。
但是,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每次拉尼娜事件的影響其實不盡相同,不是每個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平均氣温都偏低。而且,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因素更加複雜,北極海冰融化、歐亞積雪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東亞冬季風環流的變率,進而影響我國冬季的氣候異常。
所以,今年冬天會偏冷還是偏暖,需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判。
天氣變化與百姓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正因如此,天氣氣候領域的信息資訊在受到百姓高度關注的同時,也容易被謠言傳播者鑽了空子。
就如每年汛期,當有較強的降雨過程出現時,“大到雷達回波無法測量的上限”“六年來最大的冷渦暴雨”這樣的字眼便會在網絡上傳播;
再如秋冬季一出現冷空氣過程,《1950年以來最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1992年以來最寒冷冬季》這樣聳人聽聞的標題便來蹭一波熱度。
不過,明眼人拿來一看就能發現,無論是東拼西湊的文字還是前後混剪的視頻,都完全無法支撐那些聳人聽聞的標題。是否有科學依據?分析是否全面?謠言們當然一點也不關注。它們所圖,不過流量和利益而已。
所以,公眾如果想獲取科學的天氣氣候資訊,要注重通過權威機構獲取完整資訊。
今冬氣候如何?國家氣候中心是發佈氣候預測信息的唯一國家級業務單位,建議公眾獲取來自國家氣候中心的權威科學預測意見。
今年我國冬季氣候預測意見,國家氣候中心將會在10月底正式發佈。屆時請關注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中國氣象微信公眾號,獲取第一手氣候預測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