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大港油田年味濃

春節前夕,京津冀再次迎來寒潮,天津下起了鵝毛大雪。除夕當天,經濟日報記者來到大港油田,採訪冬季油氣保供情況。

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始建於1964年,是繼大慶、勝利之後新中國自主開發的第三個油氣田。早上9點,記者跟隨中國石油天津大港油田綜合服務保障車隊,來到天津儲氣庫分公司大張坨儲氣庫。

大張坨儲氣庫存儲的天然氣進入管網兩小時內可達北京地區,用氣高峯時,這裏的供氣量佔到北京中心城區日供氣量的1/5,承擔着2022年北京冬奧會及冬季京津冀地區天然氣保供調峯的任務。

1月30日下雪以來,大張坨儲氣庫就緊急啓動了寒潮應急預案。除夕當日,巡檢員宋萌和三名同事主動請戰,負責節日期間的巡檢工作。“今天除夕,我們就不讓師傅們值班了,讓他們好好和家人過個年。”宋萌對記者説。

一趟巡檢不輕鬆。四人要徒步巡檢3公里範圍內15口浸泡在水中的儲氣井,查找跑冒滴漏,記錄壓力變化。事關儲氣庫的安全和京津冀千家萬户的冷暖,一點馬虎不得。他們蹚泥地、踩寒冰,一趟巡檢下來,紅色棉服已經濕透,橡膠棉靴沾滿了碎冰與黃泥。

已經值守了22個春節的作業區經理王健告訴記者:“這些年輕人有責任心、有技術、懂知識。我們很高興,事業後繼有人呀!”

冬季以來,大港油田儲氣庫羣的400多名員工,每天都在默默堅守、無私奉獻。作為京津冀冬供主力軍,該儲氣庫羣已安全平穩運行近8000個日夜,累計注氣約323億立方米、採氣約285億立方米,居全國首位。

傍晚時分,記者在庫區看到火紅的吊錢、嶄新的燈籠已經高高掛起,車間大門已貼上了大大的福字;在會議室內,乾果、牛奶、大棗等慰問品已擺放在圓桌上。簡單、乾淨、紅火、有序,這就是大張坨儲氣庫的“年味”。

不只是儲氣庫,春節期間頁岩油生產也沒有停下來。

除夕夜,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肖九撥村外,白色的聚光燈照亮了曠野,近50米高的鑽井架上轟鳴不斷,鑽井機不斷旋轉,一根根鑽管插入地底,官頁5-3-6H頁岩油井的鑽井深度已經超過了2000米。渤海鑽探第一鑽井公司70217鑽井隊隊長賀向前對記者説,“春節期間,三口井的鑽探任務將繼續加快實施。我們要加快進度,早日打出高產井,讓我們的頁岩油早日產業化、市場化”。

“頁岩油自然產能低,需要再造人工油藏,所以頁岩油商業化開採、大規模應用的關鍵,是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來降成本。這也是我們研發、突破的方向。”大港油田新項目事業部經理陳長偉介紹。

艱辛的努力期待着未來的豐收。2019年至2021年,大港油田整體鑽探投產頁岩油油井35口,今年還計劃部署井位8口。隨着工廠化作業和批量生產,頁岩油井的開發成本大幅度攤薄,大港油田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春天。(經濟日報記者 商 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5 字。

轉載請註明: 【新春走基層】大港油田年味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