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血脈,找尋你
本文轉自:新華社
新華社瀋陽9月16日電(記者張逸飛、盧星吉)74歲的楊野戰緊握着拳頭,看着自己的血液緩緩流出。“在回來的志願軍烈士遺骸中,可能有我的父親。70多年過去了,希望通過父親留給我的血脈,能找到他。”楊野戰説。
醫務人員正在對楊野戰進行抽血。受訪者供圖
楊野戰的父親叫楊文義,抗日戰爭時期是河北省曲陽縣游擊隊隊長。1945年,隨着抗日戰爭的勝利,楊文義又加入晉察冀野戰軍,也是在這個時期,楊野戰出生了,這就是他名字的由來。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當時已被評定為軍殘在後方休養的楊文義不顧他人的反對,毅然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要求奔赴保家衞國的第一線。這時的楊野戰還不到3歲。“那時候不懂事,也沒太記事。再次得到父親的消息就是他已經犧牲了。”楊野戰説。
記者見到楊野戰時,他正在整理關於父親的資料。其中,他最為珍視的是一張父親的黑白軍裝照,這也是父親奔赴朝鮮之前留給母親的唯一紀念。在多少個難眠的漫漫長夜裏,楊野戰都會拿着這張照片喃喃自語:“爸爸,我想把你接回來。”
楊文義的軍裝照。受訪者供圖
一通突如其來的電話,讓楊野戰多年的夢想接近實現。
“喂,你好!我們這裏有一項為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烈士尋親的工作希望得到貴局協助與支持……”9月6日下午,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接到一通來自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求助電話,請求幫助尋找楊文義的兒子楊野戰並完成採集DNA樣本以進行基因比對。
“我們通過瀋河區雙擁工作平台,與北部戰區總醫院聯繫,請醫院檢驗科工作人員協助區局完成DNA樣本的採集工作。同時,發動全局力量,尋找符合DNA樣本冷鏈運輸條件且具有營運資質的運輸企業,負責將楊文義烈士親屬的DNA樣本,運往設在北京的基因比對實驗室。”瀋河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趙立伏説。
趙立伏探望楊野戰、胡靜夫婦。受訪者供圖
當北部戰區總醫院得知楊野戰身患腦血栓行動不便時,立刻修改原定派專車接老人到醫院採集的工作方案,改為派醫療救護車輛和醫護人員到老人家中進行上門採集,於是便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9月16日,瀋陽下起中雨。楊野戰眼眶濕潤,目不轉睛地看着電視上第九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的直播。“每年的直播我都會看,今年更多了一份希望。”楊野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