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股份:科技賦能 築牢防災減災安全屏障
本文轉自:人民網-浙江頻道
秋季是森林火災的高發季節。及時發現、快速調度、科學指揮、就近疏散,是應對森林火災的關鍵點。
自然災害與極端氣象,正考驗着當下的科學技術。如何運用先進技術降低自然災害對生產生活造成的不利影響?大華股份給出了答案。
智能識別火點
高效調度救援、組織撤離
“以防為主、防滅結合”是大華股份森林防滅火解決方案的核心理念。
應急森林防滅火數字化平台。大華股份供圖
據大華股份應急行業解決方案專家餘樂介紹,大華森林防滅火解決方案通過前端感知設備與後端智能分析設備的聯動,匯聚數據於“一張圖”融合管理,打造火情智能識別定位、火情在線核實、滅火救援指揮、輔助分析決策的業務閉環體系,有效提升森林防火的早期預警能力和事故救援水平。
一點星火,對森林來説都是重大隱患。如何做到及時及早發現,是預防和控制火情的關鍵。
大華的解決方案通過熱成像技術智能識別煙火,同時在空中對火情進行實時巡檢,配合衞星遙感火點識別,構建空天地三位一體森林防火監測預警體系,精準立體核實火情。
“做到‘一張圖’智能定位、全方位火情監測,這樣可以實現與火情一線護林員的聯動。”餘樂説,護林員可使用APP實時上報火情形勢,為指揮中心研判火情等級提供精準決策依據,從而全面保障森林消防安全。
山火蔓延往往受地形地勢、天氣風向等影響較大,準確分析山火蔓延趨勢、智能預測未來時段火情態勢,能夠為精準劃分防火隔離帶、展開“以火攻火”等滅火救援指揮,提供更加可靠的輔助決策依據。
根據研判所得的火情等級智能啓動響應。大華股份供圖
以森林防滅火應急預案為觸發點,根據研判所得的火情等級智能啓動響應,跨部門會商研判並下發指令任務,實現應急資源和救援力量就近調度,根據智能分析結果確定受災羣眾及周邊可用避災安置場所,智能規劃人員轉移路線,聯動一線網格責任人,實現人員疏散轉移精準可控。
據瞭解,目前,大華森林防滅火解決方案已在全國多地部署,幫助全國各地築牢森林防火安全防線,提升森林火災監測預警和處置能力。系統以熱成像雲台智能煙火識別為核心,實現了“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的火情防治體系,有效提升了火險監測預警、信息報送、指揮調度、協同聯動等能力,進一步優化了全國各地林區在林火高位期內的管控水平。
統籌數據 精準分析
協助智慧城市大腦預判風險
每年到了主汛期,颱風以及強降雨引起的洪澇災害,會對我國尤其是東南沿海城市造成嚴重影響。為保障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社會經濟發展與安全生產,浙江沿海地區急需建立以氣象預警為先導、擁有完善防災減災機制、可持續高效運轉的防汛防颱應急指揮中心,提高綜合防控能力。
伴隨應急管理機構改革及防汛抗台指揮部對應的職能調整,統籌協同指揮的信息化建設需求正逐漸加大,各地在應急指揮中心的基礎上,開始往自然災害防汛等業務場景深化。由此,大華防汛抗台的應急指揮解決方案應運而生。
防汛防颱應急指揮中心。大華股份供圖
“如何在台風來臨前,協助沿海城市做好防汛防颱工作,其核心便在於數據的實時監測收集和風險隱患的識別。”餘樂介紹,防汛防颱不是某個單一部門的工作,而是涉及包括城管、水利、應急在內的多部門聯合作業,“每個部門都會有自己的業務數據,在數據保留在單個部門的情況下,則需要我們為其進行數據的統籌化構建分析。”
數據的監測收集就像人通過眼睛獲取信息,隨後經過大腦運算,便能識別出潛在的風險隱患。防汛防颱應急指揮系統就承擔了這個運算功能,而且相比人腦,計算機對大數據的分析處理更加細緻、精準。同時,指揮系統還能夠通過分析結果,提醒對應主管單位及時處置,極大提高了應急響應速度。
“我們可以在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從而對風險點進行排查。”餘樂介紹,在之前的監測中就曾發現,雖然一些河道的水位數據相對較高,但由於河道建得比較寬,因此短時間內的降水並不會對其造成影響,風險等級大大降低。
除了靜態數據分析,大華還能針對一些動態數據進行挖掘,從而實現對極端天氣下突發事件的有效發現。
“颱風來臨前,我們時常會發現有些人在河邊垂釣,甚至準備下水游泳,這些行為都屬於個別人的自主活動,並不在常規的數據監測範圍之內。”餘樂介紹,針對這類現象,大華開發出了針對垂釣行為的視頻智能分析算法,可以進行有效的行為識別。“我們還開發出了防溺水的業務模型,通過人員在河道周邊徘徊的時間,逐級分析預警。”餘樂説,“當系統監測到有人在堤岸邊徘徊,有可能要下水時,我們的業務應用就會發布一些預警信息,提前對其進行主動式驅離,從而減少安全隱患。”
通過對垂釣人員進行監測,逐級分析預警。大華股份供圖
拓展視頻資源應用範圍
全面守護城市安全度汛
颱風來襲,沿岸降水驟增,河道內水位上漲。同時,近海平面受風暴潮影響有大風大浪產生,可能導致海水倒灌,對城市排水系統有一定影響,極易引發城市內澇。而人口、建築、產業活動高度密集的城市,一旦發生內澇,損失慘重。
因此,為最大程度地降低內澇對城市生產生活的危害,提升城市早期的風險識別、預警預報能力,構造高效的城市排水防澇體系顯得至關重要。
那麼,在構造高效的城市排水防澇體系方面,大華又是怎樣實現的呢?
“其實物聯網在整個城市的感知監測中是非常重要的,颱風來臨會帶來大量降水,很多城市中都有大量的窨井蓋,一旦這些窨井蓋發生破損或位移,靠人力很難在第一時間發現。”餘樂説,“現在我們開發了物聯網感知平台,提供窨井蓋等城市部件智能運維管理功能,可自動感知窨井蓋傾斜、位移等隱患,規避人員跌落等意外情況。同時結合AI視頻分析,識別下穿橋、涵洞等積水水位,能夠很好地避免人員、車輛誤入深水路段造成的危險。”
過去,風險防範靠的是傳統“腳底板”不間斷巡查。現在,時刻在線的“智慧雙眼”就能幫人們嚴防死守。
據瞭解,通過實時採集城市內部易澇區易澇點視頻、水位等物聯感知,大華可實現自動識別城市積水,為構建內澇災害主動防範體系提供支撐,讓問題發現方式從人工巡查,轉向遠程智慧監測。
除了極端天氣,如何對城市進行日常化的精細管理呢?
作為以視頻為核心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和運營服務商,大華股份通過技術創新優勢搭建出了城市內澇風險圖,實現對風險區域重點部件運行的日常監測。“針對易積水點,我們也會進行日常監測並形成預警指標,可完成對險情報警的分級分類,自動流轉至監管人員處並作出提示。”餘樂介紹,在日常監測中也會對內澇事件情況進行復核,同時聯動排澇設備實現自動化處置,讓可能造成災害的隱患第一時間暴露眼前,讓問題處置時間前移並全程智能化跟進,從而實現精準、高效、常態化內澇風險監測,實現科學化、精細化城市管理。
信息互聯共享
助力應急搶險工作高效開展
突遇極端天氣,單兵作戰往往難以及時應對。將城市管網、氣象、路程、城管等信息以可視化形式整合呈現,從而實現信息共享互聯,整體研判實際影響,才能有效助力結構化防洪排澇應急預案的制定。因此,將責任落實到各個部門、明確分工指令、聯動作戰尤為關鍵。
2020年,在第四號台風“黑格比”應急響應期間,舟山市依託建設的防颱防汛信息化系統監測發現,在台風防範區內,有數艘漁船未按照防範要求回港避風,仍在進行漁業生產活動。
面對突發情況,防汛防颱應急指揮中心通過統籌協調海事、海洋漁業等部門,及時與漁船取得聯繫通知其回港避風,並通過接入港口視頻監控系統,遠程確認了漁船回港情況。
“當某一事件達到了一定的處置級別,光靠單一部門的數據容易遺漏關鍵信息,此時需要將應急管理相關的各個業務部門聯動起來,實現信息的共享以及職責的梳理。”餘樂介紹,在處理突發事件時,可通過電話、短信、視頻會議等多種通信溝通方式做到綜合調度,助力應急搶險工作高效開展。
颱風帶來的衍生災害對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危害巨大,正因如此,對極端天氣的事前預警、事中響應和事後處置就更加重要。對此,大華提供的智慧治理解決方案能夠發揮智能分析告警、可視化指揮調度以及統籌融合指揮等效用,通過系統整合現有視頻監控數據及各類移動終端視頻,在應急處置過程中做到精準判斷,保障救援“看得見”“可視化”指揮調度。
“通過智慧化能力,最大程度降低極端天氣對人們生產生活和生命財產損失的影響。”餘樂表示,大華一直致力於實現從及時發現問題到及時解決問題的線上線下閉環處置,完善城市應急處理機制,助力城市治理安全防護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