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柳州6月29日電 題:山間“金葉子”助歸僑從一無所有到房車兩全
作者 周瀟男
“我家現在承包有6畝茶葉,丈夫在茶廠工作。現在日子好過了,我們一家人住進了樓房。”家住廣西柳城縣伏虎華僑農場、今年52歲的越南歸僑吳家鳳説。近年來,隨着農場轉型發展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的歸僑僑眷住上了樓房。
吳家鳳於上世紀70年代在越南廣南省出生,70年代末隨父母和家人回到中國,安置在廣西柳城縣的伏虎華僑農場。“那時候的農場到處都是荊棘縱橫。”吳家鳳説。
地處廣西柳州市北部的伏虎華僑農場安置了一大批越南歸難僑。農場因地制宜種植茶葉,最高峯時農場茶園種植面積達10599畝。農場生產的茗珍、綠雪、金毫、龍韻等茶葉在全國比賽中多次獲得金獎,成為中國名優品牌茶,被譽為山間“金葉子”。
伏虎華僑管理區黨委宣傳委員全恭福介紹,由於茶葉品質好、製茶工藝水平高,農場的茶葉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未上市即被訂購一空。價格最貴的茶葉賣到每斤2000元(人民幣,下同)。
隨着茶葉的熱銷,歸僑們的幸福指數隨之節節攀升。茅草屋、土坯房早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樓房。
走進吳家鳳家,120多平方米的房子寬敞明亮。當被問及以前的居住狀況,吳家鳳説:“那時候住平房,屋子很小,不透光卻透風”。如今,走出低矮平房住上樓房的吳家鳳很知足。
“我們能住上大房子,受益於歸僑安居工程。”據悉,為解決歸僑僑眷的住房難問題,農場按照國家政策要求,採用劃地新建、集資建房和危房改建三種方式為不同經濟實力的家庭解決住房問題。對於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歸僑家庭,農場把土地劃給他們,由他們自己建房;對於經濟實力稍差的家庭,則由農場組織集資共同建房;而對於經濟困難的家庭,農場則通過危房改造讓他們能夠“居者有其屋”。
此外,農場進行了改制,實現了社會化和企業化運作,為歸僑創收拓展了發展空間。全恭福介紹,農場在為歸僑提供工作崗位的同時,鼓勵歸僑承包土地種植經濟作物,以便獲得更多經濟收入。
51歲的鄭斯隆也是一名越南歸僑,如今,他建起了一棟三層高的房子,還購買了小汽車。“我承包了農場的4畝茶葉,還租種了20畝的土地種蜜桔,收成好的時候,每畝能有上萬元的收入。”
“每天晚上都喜歡叫上幾個朋友來家裏喝茶。喝的就是自己種植的茶。”鄭斯隆説。
記者在伏虎華僑農場看到,幾十棟新樓房已投入使用,健身娛樂設施一應俱全。
廣西是中國華僑農林場面積最大的省份,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曾先後設置22個華僑農場,共安置來自印尼、越南、泰國等10多個國家的歸僑18萬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