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12月13日電題:為公正而吶喊——關於人權的海外新聞調查(下)(簡版)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梁希之
納比勒·舒凱爾站在英國倫敦一棟公寓樓下,幾次試圖衝進樓裏,卻都失敗了。就這麼眼睜睜看着大火吞沒整棟建築,也吞沒自己的母親、妹妹、妹夫和3個外甥女。
2017年6月14日凌晨的這一幕,是英國中年男子舒凱爾永遠的痛。那場震驚世界的倫敦格倫費爾公寓樓大火奪走了70多人的生命,也吞噬了舒凱爾心中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寄望。
(小標題)種族歧視淹沒求救呼聲,“人人生而平等”成為“真實的謊言”
倫敦10月的一天,天氣陰沉。舒凱爾與新華社記者約在一個小公園見面,燒焦的格倫費爾公寓樓就在不遠處,抬頭可見。
“每一天,我依然能在腦海裏看見它(大火)。”舒凱爾拿着手機,給記者看逝去親人的照片,眼眶浸淚。
那場大火,原本可以避免。
火災起因是4層一台冰箱的電線短路,但由於建築物外層採用的材料易燃,導致火勢迅速蔓延,燒燬了整棟24層的建築。
諸多調查材料都顯示,火災發生前,大樓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翻新,為了讓這棟已有幾十年樓齡的廉租公寓樓“看起來更好”,樓外特意貼上了那層“致命的外立面”。
舒凱爾説,大樓翻新問題層出不窮、電路混亂,樓內居民多次就安全隱患向當局投訴,得到的只是小修小補和敷衍了事。
“沒有人認真傾聽他們的聲音。”舒凱爾用手指向大樓的方向,“如果他們的投訴能及時得到處理,火災可能就不會發生。”
為何居民的聲音被忽視?調查記錄顯示,這棟樓裏的數百名住户很多是移民和非洲、阿拉伯等少數族裔。“他們是外來者,是少數族裔,所以從來沒有受到過平等的對待。”舒凱爾説到這裏提高了嗓門。
種族歧視淹沒了格倫費爾居民求救的呼聲。
公益組織“終結種族主義病毒”統計數據顯示,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英國針對東亞和東南亞人的仇恨犯罪增加了300%。另有官方數據顯示,在倫敦,黑人被警方暴力執法的幾率高出白人4倍。
針對少數族裔的歧視及暴力根植於盎格魯-撒克遜的文化中,“白人優越論”已經轉化成全面、持續和系統性的社會問題,分裂着英國,同樣也撕裂着大洋彼岸的美國。
有學者認為,弗洛伊德被“跪殺”後“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只是美國“系統性國家悲劇”的一個爆發點,“我無法呼吸”正在向亞裔、拉美裔等更多少數族裔蔓延。
格倫費爾大火後,樓內居民安置問題遲遲得不到妥善解決,引發英國黑人社區強烈不滿。在舒凱爾看來,“人人生而平等”早已是“真實的謊言”。
(小標題)“兩個英國的故事”加劇上演,貧富分化與種族歧視交織共生,撕裂社會,侵蝕公正
建成於1974年的格倫費爾公寓樓位於倫敦西部肯辛頓區。在舒凱爾看來,這是一個“錯誤的位置”。
在倫敦,“肯辛頓”是富人區的代名詞,但這並非肯辛頓的全貌。這個地區多年來呈現出明顯的“南富北貧”差異:北部有不少像格倫費爾這樣倉促搭建、條件簡陋的高塔樓和“福利房”,周邊環境陳舊破敗;南部則匯聚着寬敞舒適的獨棟別墅,周邊是整潔的花園和奢侈品商店。
2019年,房地產公司point2homes曾公佈一組數據顯示,南肯辛頓區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約17萬英鎊(1英鎊約合8.4元人民幣)。英國數字報Inews則説,格倫費爾樓所在的諾丁谷選區是英國最貧困的選區之一。
國際救援組織樂施會曾在2014年發佈一份名為《兩個英國的故事》的報告。數據顯示,英國最富裕的5個家族所擁有的財富總額高達282億英鎊,比英國底層20%的民眾總收入多出1億英鎊。
貧富分化,與種族歧視交織共生,嘲諷着英美等國政客標榜的公平正義。
今年的感恩節,美國也上演了《兩個英國的故事》:一邊是美國富豪們狂曬豪華度假區休閒遊的照片,另一邊則是很多美國民眾由於收入下降、債務增加,無法安度假期。
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2020年末一份報告顯示,從1979年至2019年40年間,1%的人工資增長了160%,90%的人工資僅增長了26%。
“一棟裂開的房子是站不住的。”在《美國真相》一書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引用美國前總統林肯的這句話,真實勾勒了“一片土地,兩個美國”的社會撕裂真相。
(小標題)民主機制失調,民眾心聲政府“聽不見”,民眾有難,往往找不到政府在哪裏
格倫費爾大火後,舒凱爾脱離了原來的生活軌道,一心想為逝去的親人和其他受害者尋求公平正義。
4年多來,英國關於大火的調查進展緩慢,火災調查報告第二階段結果仍未公佈。更令人失望的是,追責和懲處遲遲沒有結果。
今年9月,舒凱爾在英國議會網站上發起一項公眾請願,徵集簽名支持,要求英國政府在針對火災的調查中重點關注社會不公和歧視問題。目前,請願書已得到500多個簽名,但距離有可能遞交給議會辯論的1萬個簽名相去甚遠。
這場大火,映照出英國民主的一個現實:民眾的呼聲,政府“聽不見”,民眾有難,往往不知道政府在哪裏。
美國民權組織represent.us調查發現,在美國,一項重大政策,不管普通民眾的支持率是100%還是0,這項政策最終成為法律的可能性都是30%。但當美國有錢人對一項政策支持率很高時,這項政策最終成為法律的可能性超過80%。
“每一天對我而言都不快樂,都是悲傷的工作日。”舒凱爾哽咽着,竭力維持平靜。他想為伸張正義而戰,想避免另一個格倫費爾悲劇發生,但現實很殘酷,幸福離他更遠。
新華社近期進行的海外人權治理問卷調查顯示,近70%的受訪者有普遍共識,認為一個國家人權狀況如何,普通民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是重要指標。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幸福是衣食無憂,是免於恐懼,是權利平等,也是正義得到伸張。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一個國家人權事業的發展和進步的重要證明。
從0到10,選一個數代表你的生活幸福程度,你選幾?這個問題,在倫敦出生長大的舒凱爾給出自己的回答:“如果一定要選一個數,那就是負數。”(參與記者:拉里·尼爾德、陳瑤、楊威、李良勇、喬繼紅、劉陽、鄭開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