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壹刀:華裔政客打反華牌,失靈了?
本文轉自【補壹刀】;
執筆/鴿子叨
在今年的加拿大聯邦眾議院選舉中,9名華裔當選創下歷史記錄。
而在華人最集中的兩個區,趙錦榮和黃陳小萍兩名保守派議員意外落敗。
“反華的華裔政客”被華裔選民拋棄,這説明了什麼問題?
1
加拿大20日舉行聯邦眾議院選舉,初步計票結果顯示,有9名華裔當選新一屆聯邦眾議員,數量創下新紀錄。
2011年23人蔘選當選7人,2015年25人蔘選當選6人,2019年40人蔘選當選8人。
而且,與往年相比,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參加選舉的華裔人數有所下降,17名華裔參選創下創10年來新低,而2019年第43屆加拿大聯邦選舉中有40名華裔候選人蔘選。
在這其中代表聯邦保守黨參選的有5人:
莊文浩(Michael Chong),安大略省Wellington-Halton Hills選區,有香港血統的混血兒,2004年首次當選聯邦下議員,此後連選連任5屆;
趙穎(Kathy-Ying Zhao),安大略省Mississauga Centre選區,移民求職顧問,出生在中國大陸;
趙錦榮(Kenny Chiu),不列顛哥倫比亞省Steveston-列治文東選區,出生在香港的華裔;
車愷霖(Kailin Che),不列顛哥倫比亞省Vancouver Granville選區,註冊律師;
黃陳小萍(Alice Wong),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列治文中選區,香港出生、曾在中國大陸工作過的候選人,2011年首次當選聯邦下議員,共連任4屆。
這次選情最大的一個看點就是,華人居住密度最高的列治文市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由保守黨執政的兩個選區 - 列治文中區(Richmond Centre)和史蒂夫斯頓-列治文東(Steveston-Richmond East)都由藍轉紅,成了自由黨的囊中物。
首度參選的繆宗晏 (自由黨人)擊敗了資深國會議員黃陳小萍 (加拿大保守黨黨員),長期的聯邦自由黨人貝恩斯擊敗了趙錦榮 (加拿大保守黨黨員)。
趙錦榮可以説是慘敗,他大幅落後於代表聯邦自由黨參選的老對手、印度裔候選人班恩斯(Parm Bains)近3000票,早早地就承認了敗選。
而2016年人口統計顯示,列治文居民中華裔比例高達52.5%,遠高於大温哥華地區(約20%)的比例,在這樣一個地方輸給印度裔候選人,實在讓人意外。
黃陳小萍的落敗也讓人吃驚。她曾在前總理哈珀時期出任耆老事務部長,是加拿大首位華人女性聯邦內閣成員。列文中選區議席,2008年起便由黃陳小萍勝出,此次在計票中也被同為華裔、10歲起就生活在選區內的34歲的繆宗晏反超了近700票,有可能丟失保持10年之久的議席(因票數接近且郵寄選票還待清點,最後結果未出)。
兩個華裔相對集中的選區,反華的保守派議員紛紛落選,這反映了什麼問題呢?
2
趙錦榮本人將他的被打敗歸因於是有“外國政府代理人”肆意報復他,發動華人媒體在網絡社交平台上刻意抹黑他。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趙錦榮曾長期在列治文市議會、市政府活躍,原本也並沒有給人留下“熱衷談論中國事務”的印象,但是這一兩年畫風突變,不斷髮表涉港和親中言論。
今年4月,他還提出了《外國影響註冊法》(Foreign Influence Registry Act,BILL C-282),就是仿效澳大利亞的反外國干預法案的理念,要求代理外國政府丶機構或個人做説客的人,必須在政府註冊處填寫相關信息,該法案目前已經通過一讀。
這個提議一説,當時就有不少華裔表示,他提出的法案會“”使任何和中國有聯繫的個人或團體,都有可能被認為是中國政府代言人而被要求專門登記,將影響大陸移民的言論自由、社團活動,對加中經濟文化科技交流,起到十分負面的影響。”
而加拿大華裔的這種情緒完全被趙錦榮忽視了,他將這稱之為有外部勢力在故意搞他,反而在選戰中繼續大肆炒作“涉中”議題。
熟悉當地情況的人士告訴“補壹刀”,華裔選民更關注經濟、就業、民生、通脹等“接地氣”的問題,而趙錦榮近來卻總是在涉中、涉港話題上“高來高去”,令許多“基本盤”也心生厭倦。
還有熟悉趙錦榮的人表示,他雖然在選區和列治文市議會、政府呆了多年,但平時就不太在意基層社區工作,有選民幾年前就吐槽“趙Sir不到選舉在社區看不到”、“總是追着媒體鏡頭走,鏡頭一走他也走了”,選舉政治首先是社區政治、基層政治,不紮實做好社區、基層工作,即便得意於一時,終究也是雨過地皮濕。
華裔選民更關注經濟、就業、民生、通脹等“接地氣”的問題,而趙錦榮近來卻總是在涉中、涉港話題上“高來高去”,令許多“基本盤”也心生厭倦。
在當地的論壇上,還有些參選的華人透露,這次華裔社區投票相當活躍,許多人也沒什麼太多的政治理想,只抱着一條景願——誰更反中,就把誰拉下!那個黨更反中,就反對那個黨!
還有人表示,華裔社區選舉的結果就這麼簡單,表明的不過是華裔中還是狗糧類的少!
3
今年聯邦大選華裔候選人人數是十年來最低。對此,一些加拿大的華裔人士表示,這主要是因為,目前的大環境對亞裔、華裔參政不利,中加關係陷入五十年來最低點,一些亞裔、華裔受到偏見和歧視,有意參選者望而卻步。
此外,即便是有些政黨找華裔參選,也可能是出於增加政黨的多元的形象的目的,把少數族裔候選人作為花瓶。
這次大選中,保守黨一度還把矛頭直接對準中國。曾有人説,保守黨候選人奧圖爾是加拿大版“川普”,其揚言:“如果當選,將致力與中國對抗”。
一些華裔社區的不安全感增加。對於選民來講,最需要的是一個能代表自己利益,專注回饋社會的代言人。
而一些華裔選區的保守黨候選人隨之起舞,致力於炒作“反華牌”,最終只會落得被華裔選民拋棄的下場。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