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瀕危物種“易危”,久久為功實現和諧共生|長江評論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綜合

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裏,工作人員收養的藏羚羊。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攝

長江日報評論員周劼

日前,國家林草局發佈消息,隨着生態保護和打擊盜獵力度的加強,藏羚羊數量已從上世紀末的不足7萬隻,增加至目前的約30萬隻。藏羚羊保護級別也從瀕危物種降級為近危物種。這是繼7月官方宣佈大熊貓從“瀕危”降級為“易危”後,今年以來又一箇中國瀕危物種的安全降級。

這樣的降級是無數一線保護者的默默付出和幾十年如一日的堅韌堅守,也是中國幾十年來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的成就。

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實施大熊貓、朱䴉、揚子鱷、海南坡鹿、麋鹿、高鼻羚羊、野馬等瀕危野生動物的“七大拯救工程”以來,最長的“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實施將近40年,40年來不斷擴大的野生動物保護棲息地,不斷精準落實的就地保護、遷地保護、迴歸自然等科學措施,不斷完善的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制度、嚴厲打擊非法貿易,不斷加快構建的野生動物疫源疫病主動預警和監測體系,合成了一個初衷不改、持續發力的系統工程,保護了種羣,增加了數量,改善了環境。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並行不悖,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生物多樣性和瀕危物種的保護長期面臨挑戰,中國的環境改善任重而道遠。但還是那句老話,“天下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歷程證明了中國人做事從來不會以事難而避,因事久而懈,這也註定了幾十年來中國的綠色發展理念相因、政策延續、落實持久,終會積跬步而至千里。40年大熊貓、30年藏羚羊的降級之路,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共同發展之路,中國可以説到做到。

【編輯: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