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户端】;
美國總統特朗普11日宣佈,美國將對參與調查美方在阿富汗戰爭中行為的國際刑事法院官員實施經濟制裁和入境限制。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截圖
特朗普當天發佈的行政令指出,美國不是國際刑事法院締約國,該法院對美方人員不具有管轄權。國際刑事法院針對美國軍事和情報人員在阿富汗行為的調查,威脅到美國主權和國家安全及外交政策,美國政府將對相關人員實施制裁。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指出,此前美國已採取過阻止調查的相關措施,包括去年撤銷了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法圖·本蘇達(Fatou Bensouda)入境美國的簽證。
報道稱,國際法庭表示該行動是“對國際刑事法院(ICC)進行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攻擊中最新的一次”,它“對法治和法院司法程序造成干涉,不可接受。”
△法圖·本蘇達(資料圖) 圖片來源:國際刑事法院官網
國際刑事法院:深表遺憾
國際刑事法院設在荷蘭城市海牙,根據2002年生效的《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設立。對犯有種族滅絕罪、戰爭罪、反人類罪和侵略罪的個人追究刑事責任。目前有123個締約國承認其管轄權,但美國從未成為國際刑事法院的成員。
國際刑事法院今年3月裁定,批准對塔利班、阿富汗安全部隊、美國軍事和情報人員在阿富汗所涉戰爭罪和反人類罪展開調查。該法院首席檢察官法圖·本蘇達曾表示,有足夠證據表明美方人員在阿富汗有對在押人員施行虐待、侵犯個人尊嚴等行為。
△駐阿富汗美軍(資料圖) 來源:外交政策
白宮新聞秘書麥凱尼(Kayleigh McEnany)聲稱,國際刑事法院的行為損害了美國人民權利,並威脅了美國國家主權。她還稱:“正如總統的行政令所明確指出的那樣,美國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手段,保護美國公民和美國的盟友免遭國際刑事法院的不公正起訴。”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1日發表講話時揚言不會袖手旁觀,採取的經濟制裁將視情況而定。他還稱,簽證限制將包括目標官員的家人。
國際刑事法院對美國政府宣佈對法院及其官員採取包括財務措施在內的限制行動深表遺憾。
國際刑事法院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對國際刑事法院的攻擊也是對殘暴罪行受害者利益的攻擊。對許多人來説,法院是伸張正義的最後希望”。
聲明指出,國際刑事法院的工作人員和官員將堅定不移地、獨立、公正地繼續履行《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及完成締約國賦予它的使命。
多方譴責美國政府制裁行為
美國政府試圖通過制裁阻止國際刑事法院調查的舉動受到多方譴責。
11日,歐盟外交事務高級代表何塞普·波雷爾稱美國這一行動令人嚴重關切。
荷蘭王國外交大臣斯特夫·布洛克(Stef Blok)表示,他對美國採取的措施感到非常不安。
△斯特夫·布洛克社交媒體截圖
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呼籲美國不要制裁國際刑事法院工作人員。他表示,荷蘭完全支持國際刑事法院的工作,並將繼續這樣做。國際刑事法院在打擊有罪不罰和維護國際法治方面至關重要。
聯合國發言人斯蒂芬·杜哈里克(Stephane Dujarric)表示,將繼續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專家:美國又一次公然蔑視國際法律秩序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馮潔菡教授對此表示,儘管美國不是《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締約國,但根據規約第12條,如果美國在《羅馬規約》的締約國犯下罪行,就可能受到追訴。國際刑事法院尋求調查的事實部分或全部發生於阿富汗,而阿富汗2003年2月批准了《羅馬規約》。國際刑事法院依據程序正義進行調查,有理有據。
馮潔菡稱,美國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的所作所為,全世界有目共睹。美國將美國的政治和國內法律凌駕於國際法治和正義之上,是對國際法律秩序的又一次公然藐視。
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對此表示,美國試圖主導國際刑事法院運作,把國際刑事法院作為本國低成本統治世界的工具,曾經對國際刑事法院的設立態度積極。然而,當美國發現無法實現目標時,對國際刑事法院的態度就出現了變化。合則用不合則棄,一直是美國的政治標準。
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辦公室,從2006年起就對阿富汗情勢進行初步審查,每年都會發表審查結果報告。今年3月,國際刑事法院就美軍在阿富汗涉嫌犯罪行為展開全面調查,是美國首次面對國際刑事法院的正式調查。眾多國際人權組織支持這一調查。事實上,美國對外濫施武力、嚴重違反國際人道法的非法行徑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
蘇曉暉稱,美國反對調查,甚至不惜動用制裁手段,暴露其在人權問題上的虛偽。美國希望憑藉自身的經濟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揮舞制裁大棒偏袒本國罪行,實質上是對無辜被害者基本權利的踐踏,也是對國際公平正義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