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與五城市簽約一體化合作,接連東拓西進,省會經濟圈為何動作頻頻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綜合

編者按 省會經濟圈並不是新概念。早在2013年,山東省政府便提出以濟南為核心的“1+6”省會經濟圈發展規劃。時隔7年,山東省政府6月8日出台《關於加快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發佈構建“一羣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格局,省會經濟圈也被重新注入活力與內涵。 那麼新的發展背景下,省會經濟圈有何新特點?“1+6”的重組模式,如何一體化發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為此推出系列報道,帶您瞭解。

自6月8日省政府發佈構建“一羣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格局之後,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可以説是動作頻頻。記者梳理發現,截至8月16日,濟南已與“省會經濟圈”中的5個兄弟城市簽署一體化戰略合作協議。七市攥成一個拳頭出擊,將推動資源要素合理配置有機發展。

下月起辦泰山遊年卡

濟泰市民享同等利好

泰山雖令濟南市民嚮往,卻也讓不少市民有一種“那麼近,卻又那麼遠”的距離感。

眼下,這種距離感正漸漸消散。8月11日,濟南—泰安省會經濟圈合作推進會召開,會議宣佈自9月1日起,濟南市民辦理泰山遊覽年卡,與泰安市民同等待遇;而且兩城還將打造半小時生活圈,加快推進濟泰高速公路等工程、開通濟泰東部公交線路……

“以後爬泰山能辦年卡,而且交通也更加便利,簡直太棒了。”濟泰同城化的一系列實質性進展,讓不少省城市民頗為憧憬並感慨,“濟南正在一步步地做大做強,省會的龍頭正在揚起。”

而這只是一個方面。自6月8日省政府發佈構建“一羣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格局之後,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可以説是動作頻頻:

7月2日,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工作部署會暨第一次聯席會議召開。會議標誌着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正式拉開大幕。會後一個多月時間裏,濟南作為“省會經濟圈”的龍頭城市,接連“東拓西進”,與圈內成員推進對接。

最先對接的是淄博。7月9日,濟南—淄博省會經濟圈合作推進會在濟南召開。濟淄在深度合作上提出“全力打造更加緊密的區域協調發展命運共同體”的全新理念。

聊城緊隨其後。7月21日,濟南—聊城省會經濟圈合作推進會在濟南召開。

8月1日,沿着黃河水的方向,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帶隊趕赴東營考察,濟南—東營省會經濟圈合作推進會由此召開。

8月7日,濟南—濱州省會經濟圈合作推進會召開。根據《大眾日報》相關報道,記者梳理發現,截至8月16日,除了德州,濟南已與“省會經濟圈”中的5個兄弟城市完成對接,並簽署了一體化戰略合作協議。

建設中的濟泰高速公路等給省會經濟圈的聯繫“加速”。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劉飛躍攝

以黃河為聯繫紐帶

吸納東營重組“1+6”

2019年,濟萊行政區劃調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此前以濟南為核心,連同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濱州構成的“1+6”省會經濟圈也因此有所調整,吸納東營市這一新成員加入,重組“1+6”。

為何選擇東營?從空間地域上看,東營位於山東東北部,與濟南並不接壤。但東營作為山東省內黃河入海口,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角度看,將其納入“1+6”省會經濟圈可謂意義重大。

今年以來,濟南一直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全市發展的關鍵詞持續推進。年初,濟南出台《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將推動建設黃河下游城市羣。

2020年濟南《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將這一關鍵詞進行細緻明確,提出在創新沿黃區域協作機制、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推動沿黃產業合作、帶動黃河流域對外開放、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等五個方面做出示範。

而在前不久,濟南市黨政代表團前往鄭州和西安這兩個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去學習,這無不彰顯出濟南打造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黃河下游城市羣的決心與動力。

“力爭在國家和省黃河戰略規劃中體現更多的省會經濟圈元素。”8月1日,濟南—東營省會經濟圈合作推進會上,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説。

“充分説明了沿黃6市正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機遇,也讓省會經濟圈具有了鮮明的黃河特色。”濟南社科院研究員劉新軍説。

劉新軍分析,山東沿黃7市除菏澤納入魯南經濟圈,聊城、德州、濟南、淄博、濱州5市此前已是省會經濟圈中一員,如此一來也就不難理解東營加入省會經濟圈的必要性,“依次為契機,更加有利於城市間一體化進展,抱團共建黃河下游城市羣”。

以各城市市情為基礎

實現產業協調發展

“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全國動能轉換區域傳導引領區、世界文明交流互鑑新高地。”為實現這一目標,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着重指出,省會經濟圈各城市間產業的協調發展。

“濟南市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高端裝備製造、醫療醫養醫藥等產業集羣……淄博市重點發展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等產業集羣……”

“各城市的經濟規模、發展階段、發展特色路徑都不一樣,這就要求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合作共贏。”劉新軍認為,此次省會經濟圈一體化尤為注重市情和城市個性,利於各城市優質資源的對接和整合,形成錯位發展。

在《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2020年工作要點》中提出,山東給省會經濟圈指導的產業方向是重點發展教育醫療康養、高端裝備、量子超算等產業,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全國動能轉換區域傳導引領區、世界文明交流互鑑新高地。

“上述產業是濟南正着力發展的新動能產業,通過與各個城市之間的產業協調發展,建立以濟南為核心的產業集羣。”劉新軍認為,相對於2013年《山東省會城市羣經濟圈發展規劃》,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圈層產業佈局此次更進一步。

省會經濟圈2.0版本也將在不久後出台。目前,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啓動“濟南市國土空間綜合交通戰略規劃採購”,研究範圍為“1+6”濟南都市圈及更大層面範圍,重點為濟南都市區,包括主城區、先行區、外圍城市組團。

濟南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也表示,接下來將採用“大聯盟套小聯盟”的形式,七市攥成一個拳頭出擊,推動資源要素合理配置,各領域、各行業全面協作發展。

骨幹交通網加強推動景區聯動優惠

城市間要協同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先行。

目前,省會經濟圈內部濟南和泰安、淄博、德州已通過高鐵、高速公路、鐵路骨幹交通網絡聯繫,基本形成了“一小時”生活圈和工作圈,聯繫相對密切,一體化發展趨勢明顯。

同時,連接濟南到聊城的濟鄭高鐵已開工,濟南—濱州—東營高鐵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將和京滬高鐵二通道連接,對濟南來説有了便捷的出海通道。

“串聯省內沿黃城市,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線路……推出小清河沿線精品文化旅遊線路……挖掘齊魯文化、泰山文化、儒家文化、黃河文化、孫子文化等傳統文化,探索推動主要景區門票聯動優惠。”7月11日,《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2020年工作要點》提出了省會經濟圈的主要任務。

濟南—淄博省會經濟圈合作推進會後不久,7月17日,濟南、淄博兩地舉行文旅同城化戰略合作簽約。濟淄兩市聯合開發小清河沿線精品遊等產品,聯動淄博文旅資源納入“山水聖人”中華文化樞軸產品營銷體系。

在濟泰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中,濟南將與泰安共建“大泰山”旅遊圈,兩市進一步整合天下第一泉景區、千佛山風景區、泰山景區、徂徠山景區、東平湖景區等旅遊資源,打包推出一體化精品旅遊線路,面向全省、全國進行品牌運營。

“文旅事業的融合,可以為城市間一體化的縱深發展蹚出一條合作路徑。”濟南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呂榮斌説。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山東將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及城市間協調發展上升到體制機制的高度,劉新軍説,“通過聯席會議等方式,由濟南牽頭、各城市攜手參與,有利於推動一體化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