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瘦精幹、訥言敏行、勇挑重擔,這是上海市衞健委醫政醫管處處長吳宏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作為一名外科醫生出身的醫療管理者,他帶領着團隊,始終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記在心頭,把為人民羣眾提供更高效、安全、便捷的基本醫療服務作為目標,在繁忙的工作中踐行着一名黨員幹部的初心和使命。近日,他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
堅守900多天,始終處於“隨時激活”狀態
自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作為上海疫情防控指揮體系的一員,吳宏在上海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已堅守了900多天。這些日子裏,他帶領工作團隊緊緊圍繞病例發現、篩查、轉運、診治等各環節,制訂起草、推進落實一系列關鍵性政策和舉措。
面對最初配置水平不一的發熱門診,他組織制訂統一的建設標準,在短期內快速提升全市發熱門診的病例發現和救治能力;面對患者轉運中存在的病毒播散風險,他協調增配200餘輛負壓救護車;面對患者特別是疑難危重患者的救治,他組織起市級專家組,推進每日重症患者專家會診、多學科聯合巡診等制度,總結形成救治“上海方案”;面對市內救治、境外輸入人員救治和支援兄弟省市等多線作戰任務,他提出醫療資源和救治力量調配的合理化建議……新冠疫情近三年,吳宏幾乎沒怎麼睡過安穩覺,就像上海的疫情防控指揮體系一樣,他也始終處於“隨時激活”的狀態。
“進一步加強醫院的重症能力建設,不僅是當下應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更是為更好應對可能發生的各類突發情況做準備。要考慮得多一些,準備得更充分些。”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由京返滬後,吳宏又“奔跑”起來,二三級醫院重症醫學“升級”建設,成為他連日來深入一線調研的重頭工作。
全力應答民生期待,“有了健康,才有好日子”
健康事關千家萬户。吳宏所在的醫政醫管處,承擔着全市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行業管理工作,是做好全市醫療服務工作承上啓下的關鍵一環。隨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羣眾對醫療服務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有了健康,才有好日子”,這話吳宏和同事們常掛在嘴邊,也成為他們竭盡全力解決百姓就醫難題的持續動力。
如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獲得更高效優質的醫療服務?吳宏帶領團隊跑基層、聽意見,提出一系列建設性意見,並予以推進落實,助推上海在全國率先探索建成43家區域性醫療中心,打造“市民家門口的好醫院”。
按市委、市政府“五個新城”建設目標,吳宏認真落實、並持續跟進新城建設三甲醫院的進展,幫助解決新建、改擴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下沉、延伸。
院前急救是“生命線”,吳宏深知,院前急救每快一秒鐘,就可能多救一條生命。為讓院前急救“更快一點”,他努力圍繞全市工作目標,推進完善相關方案。經近五年不懈努力,上海全市急救服務業務量以年均8%的速度增長的同時,急救平均反應時間從20分鐘降至12分鐘,打造出一張業務量和服務能力居於國內領先水平的生命安全守護網。
對標“最好”,讓好管理賦能醫療水平持續提升
醫學探索永無止境,醫療管理也無止境。這些年,吳宏幫醫院出主意、想辦法,指導幫助一批市級醫院創建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他廣泛調研,總結推廣日間手術、多學科診療、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等醫療服務新模式;為確保醫療安全這條生命線,他持續推動醫療質量控制體系發展,年均質控培訓約2.5萬人次、質控督查約5000院次……
近年來,大數據、5G、AI等新技術飛速發展,這能否成為推動醫療行業發展的新動能?吳宏帶領團隊研究、建議並推出跨院複診,積極推進並實現全市38家市級醫院和16個區醫療機構之間的檢查檢驗項目互聯互通互認應用的全覆蓋。2020年7月,長三角(上海)智慧互聯網醫院正式運行,優質醫療借力互聯網等新技術插上“翅膀”,造福更多百姓。
作為醫療對口幫扶主要責任處室負責人,吳宏還動足腦筋把“當地需求”和“上海所能”連接起來,通過以院包科等創新工作,助力受援地培養一批“帶不走”的骨幹人才。
在吳宏的心目中,管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他的願景是讓科學的管理賦能醫療水平持續提升、造福更多百姓。
作者:唐聞佳
編輯:唐聞佳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