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紐約時報誇中國電動車發展迅速,認為美國在該領域遠遠落後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綜合

紐約時報日前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車市的報道,認為中國的電動汽車轉型已不是未來,而是現在。相比之下,同樣宣傳大力轉型新能源的美國,卻遠遠落後。

該報道稱,中國人僅需支付2萬美元左右的價格,便能購買一輛比亞迪純電動SUV,這很大程度影響了中國人的購車消費觀念,純電車不一定比油車貴,正因此,中國人現在每購買四台車,幾乎就有一台是純電動或混合動力的。同時,中國目前有全球最大的充電樁規模,並且還在飛速發展,今年估算大概400萬個充電樁,已經是2021年的兩倍,今後還會有更多。

雖然很長時間以來,中國和全球其他發展新能源車的國家、地區一樣,依靠政府政策扶持以及高額補貼發展新能源車市場,但目前的中國市場,其實已經平穩過度到了下一個階段,消費者正在像以往燃油車時代一樣,根據車型的產品力,比如續航里程,充電效率,駕駛輔助系統等方面權衡價值。相比之下,美國今年新能源車滲透率5%,這僅僅達到中國在2018年的水平。

可怕的是,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展也沒有就此放慢速度。要知道之前中國計劃2025年新能源車的滲透率達到20%以上,但目前來看,中國在今年就已經可以實現這一目標,並且預計會設定更加激進的目標。比如日前中國最有名的車企之一——吉利汽車便公佈了到2023年新能源銷售佔比超過50%的目標,而比亞迪已經在今年3月正式停售所有燃油車型。

目前全球銷量最高的的電動車品牌中,特斯拉排名第一,但來自中國的比亞迪僅次於特斯拉。除此之外,全球市場份額排前十的品牌中,有一半來自中國,而美國卻只有特斯拉。另外,中國發展迅速的不只是電動車品牌,動力電池製造領域,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均是全球範圍內裝機量排名前列的電池公司,反觀美國卻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本土電池企業。

毫無疑問,中國發展電動車比全球範圍內的任何一個國家、地區都要更加積極,而美國正在該領域落後於中國,並且差距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