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盯美國大選了,這幾件大事更值得中國人關注

隨便刷刷微博,哪兒哪兒都在説美國大選。

問題是,11月3日已經過去,選情依然膠着。

剛聽説多個搖擺州已飄紅,一會其中幾個又翻藍了。

一會有人説2016年的一幕將重演,一會又有人説美國憲政危機要來了。

到底什麼時候能出結果,説實話,誰也説不好,也許明天一覺醒來就揭曉謎底了,也許變成選舉周、選舉月也是有可能的。

對岸的事,咱搬個板凳磕個瓜子當好吃瓜羣眾就行,還是多花點心思關心我們周邊今天的這三件大事吧。

01

3日,美日澳印四國軍艦開始在印度洋舉行年度“馬拉巴爾”軍演。

或許因為事先聲張和炒作了太久,軍演開始的消息並沒引起太多關注。反倒是此前一天,2日,美歐媒體上突然出現一波報道:

德國支持美日澳印四國對抗中國。

這是德國女防長克蘭普·卡倫鮑爾接受一家澳媒專訪時的表態。

克蘭普·卡倫鮑爾在專訪中説,中國是德國的重要經濟夥伴,德中兩國維繫緊密經貿聯繫符合雙方利益。對於德國5G建設問題,她指出,原則上德國對來自各方的投資都持開放態度。

這聽起來好像挺正常甚至算得上友好吧?如果這位女防長每句話的後面沒有都加個but的話。

説着德中經貿合作,克蘭普·卡倫鮑爾突然來了個大轉折,強調德國“不會對不平等的投資條件、對知識產權的侵佔、國家補貼造成的扭曲競爭或通過貸款及投資手段施加影響的企圖視而不見”。

剛説在5G建設上持開放態度,她又説:“但是,如果提供給我們的技術不是無可非議的,我們就不能使用。”

這些話,已經在毫不遮掩地指向中國了。

接着,克蘭普·卡倫鮑爾還主動提到印太問題,説“德國需要表明在印太地區的立場”。

啥立場?

德國海軍要派軍艦前往印太巡邏。她説,這樣做將“有助於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這套説辭可是美國反華政客這兩年最愛用的,明明來南海或在印太攪局,卻非把“搞破壞”的帽子扣在中國頭上。

德國女防長這次拾起來這套嗑兒,而且還特急迫地準備出兵:“我們希望明年就可以進行部署”。

克蘭普·卡倫鮑爾的話不是隨便説説。

今年9月,德國政府推出“印太指導方針”。澳媒悉尼先驅晨報2日報道説,根據這份文件,一艘德國護衞艦將被部署到印度洋,執行巡邏任務。另外,德國還考慮派遣軍人同澳大利亞海軍一起參與在印太的部署。

早就計劃好了。

而且德國軍費開支不斷增長,也在支撐着這位女防長的計劃。

雖然新冠疫情對德國國防預算有所影響,她説,2021年國防開支還是會超過今年,“現在關鍵就是要將其轉化為真正的肌肉。”

還是渲染“中國威脅”那一套。

為此,克蘭普·卡倫鮑爾還談到跟德國外交八竿子打不着的台海問題,説什麼“任何非和平解決台海兩岸問題的選項,都會被看做是治國方略的重大失敗。”

德國防長的這套涉華表態,立即讓人想起幾天前德國外長馬斯發表在德媒上的文章。

一個防長,一個外長,兩人基調驚人相似,都説“美歐應在跟中國打交道時更加團結一致”。馬斯説的更直白,“一起應對中國”。

有歐洲問題學者説,德國政客的這些表態,顯然是選好了時機的,就是在美國總統選舉之前。

在德國等老歐洲國家,一直就有一些骨子裏親美的政客。雖然他們的臉過去四年已被華盛頓打得啪啪作響,但還是放不下這個念想,期待能與美國“重歸於好”。

怎麼表現團結?

既然華盛頓把中國列為首要戰略競爭對手,那就跟着炒作對抗中國。

但顯然,他們這種想法太NAIVE了。對美、對華甚至對自身利益所在的誤判,很快就會讓這些人的“期待”再次落空。

02

再看台海。

大選當天,美國繼續挑事,又公佈了新一次的對台軍售。

美國國務院在3日宣佈,已批准對台出售四架MQ-9B海上衞士型無人機,價值6億美元。

台灣有些人很興奮,覺得這是今年7月特朗普政府放寬無人機技術以來,首次對外出售這款軍用無人機。這些人還渲染,這可是美國兩個禮拜內第三次軍售了。

他們覺得,這顯示了“美國重視台灣”很真實。台所謂“總統府”“國防部”也紛紛對美國表示感謝。

但現實大概要打臉了。

來看看這次的軍售。

一來,MQ-9B按照設計是能夠裝配武器的,但賣給台灣的確只裝了偵察設備。一句話,閹割版的。

不閹割的話,這項軍售的性質就變了,就算美國敢賣,台灣真的敢買嗎?

二來,印度最近爆出將購買30架MQ-9B,總價值約30億美元,約1億美元一架。而這次對台軍售4架,總價卻達到了6億美元。

即使按照美方的説法,這筆軍售裏面還包括無人機固定、機動地面控制站以及人員培訓、後勤與技術服務等內容,台灣這次又被宰了恐怕是無可爭辯的。

台灣之所以甘願被宰,顯然也有自己的盤算。

專業人士告訴刀哥,MQ-9B這款無人機航程遠、隱蔽性更強,可以在更廣闊的空域進行巡邏並讓雷達很難發現。

此外,這款無人機的載重能力和遠程滯空能力也很不錯。

台當局肯定會將其部署在海峽進行針對解放軍的定點巡邏,相關情報可能會第一時間傳回美國,讓美國能更早地發現解放軍的動態。

有的台灣專家很嗨,認為這款無人機能替代陸基雷達成為台軍 的“眼睛”,他們甚至幻想:未來台海上空有可能出現解放軍與台軍無人機對壘的情景。

這顯然是想多了,一個閹割版的無人機可以憑什麼來和解放軍對抗?

為了讓這筆訂單顯得急需且必要,台灣這兩天也做了不少小動作。

台灣所謂“防長”嚴德發今早在立法院渲染説,今年到現在已經有200多架解放軍軍機進入台灣的“西南防空識別區”。

對大陸來説,沒有“海峽中線”,也當然沒有台灣的“西南防空識別區”。

台當局還聲稱,美國大選結果將擾動台海局勢。於是,“參謀總長”進駐衡山指揮所,説是要緊盯解放軍動態。“國防部”表示,軍隊已經“完成相關整備”。

如此種種,不過是做給島內看的一場秀。

民進黨當局的大多數人今天恐怕都在忐忑等待美國大選的結果。

就在今天的民進黨中常會上,許多出席的中常委紛紛低頭看手機,關注大選即時開票情況。還有中常委乾脆大大方方戴着力挺特朗普的口罩與會,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大選結果,的確會影響到美國對台關係。不過民進黨當局要清楚,繼續“聯美抗陸”的邪路,充當自以為是的“棋手”,未來只會變成“棄子”。

03

最後,來看看今天最應當關注的一個大事件吧:進博會。

是的,它並不是第一屆,也不是逢五、逢十的傳統“大年”,但依然值得給予更多關注。

外媒對它的反應倒是有趣,要麼對這場疫情後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視而不見,要麼來兩句乾癟的冷言冷語。

説什麼“購買外國商品,並不能解決中國以出口為主導的結構性難題”,或者説“進博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個象徵,沒什麼實際效果”……

外界存在一些疑慮,挺正常,不過他們也得承認,疫情之下,我們正常舉辦線下的大型博覽會,已經在向世界釋放出強烈信號:

一是,中國是安全的,我們已經從疫情中恢復過來。

這不是説説而已的表決心,而是表明我們擁有實際控制住疫情傳播風險的強大能力。

這屆進博會,即使人數規模較之前大大壓縮,但註冊人數依然可觀:40萬。這40萬人中有不少還是從世界各地趕來的採購商們。

要知道,除了中國,其他不少國家和地區正陷於新一波洶湧疫情的旋渦。最新數據顯示,世界日增確診病例42萬。

允許數以萬計的海外人員入境,並參加現場活動,説明防控疫情在中國已經高度體系化,從將感染者在入境檢測和隔離過程就發現到阻止偶發疫情的蔓延,一系列完善的應對措施已經形成,並在青島、喀什等地的小規模突發疫情中得到檢驗。

這些海外入境者必須進行核酸檢測,提供前兩週的體温監測記錄,並接受14天的隔離。

二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和能力不容置疑。

今年中國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些學者將此解讀為中國要“自轉”,回到曾經自力更生的狀態。

是這樣嗎?

進博會的召開就是堅定回答:在新發展格局下,我們對外開放的大方針不僅不變,而且還要把門開得更大。

當經濟全球化在世界其他國家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抬頭時,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穩定性的因素,用實際行動在積極支持全球化。

這,就是中國。

一個14億人民的福祉不斷得到增進的國家,一個與外部世界進行着最大規模商品交流的國家。它,不可能是少數西方人嘴裏的那個極端異類。

(責編:賈宇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86 字。

轉載請註明: 別盯美國大選了,這幾件大事更值得中國人關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