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標的英美媒體這回將矛頭對準了“盟友”法國,馬克龍忍無可忍,開懟

不論是英美還是法德,西方國家一直使用警察暴力對付示威者,而當別的國家採取相應措施驅散示威者時,他們卻説三道四……

難題又一次擺在了法國總統馬克龍的面前。

上個週末,剛剛迎來防疫封禁措施的法國就亂套了。28日當天,法國70多個城市爆發針對“整體安全法”和警察暴力執法的大規模遊行抗議活動,並在巴黎等地引發警民衝突。

對此,英美等國媒體不乏對法國政府的批判,將街頭暴力合法化,似乎很樂見法國街頭“美麗的風景線”。

剛剛經歷恐襲,仍在疫情中掙扎的法國政府和民眾,陷入了又一個困境。

一部法律引發的血案

英國《衞國》昨天一篇報道的標題別有意味:巴黎抗議期間,一名敍利亞戰地攝影師“被警察打傷”。

報道稱,這位來自敍利亞阿勒頗、好不容易逃離戰火的記者本應在法國得到應有的保護,享受應有的自由,卻在啓蒙運動之鄉被警察用警棍打斷了鼻樑,血流如注。

雙標的英美媒體這回將矛頭對準了“盟友”法國,馬克龍忍無可忍,開懟

這位名為阿爾哈比的敍利亞記者在法國街頭抗議中受傷。來源:AP

這無疑是一則頗能調動大眾情緒的故事,同時也給法國多地進行中的抗議火上澆油。在過去這個週末,法國多地的人們走上街頭,對馬克龍政府着力推動的“整體安全法”以及頻發的警察暴力進行抗議。

在巴黎,法國內政部統計稱有46000餘人上街示威,並在巴士底廣場附近爆發衝突。示威者們製造路障,甚至向警察投擲爆炸物,警方則發射催淚彈進行回擊。據法媒報道,巴黎一些街道上的汽車被點燃,公共設施也受到破壞。一家報紙專賣店、法蘭西銀行的入口,以及附近一家啤酒店被人縱火。

雙標的英美媒體這回將矛頭對準了“盟友”法國,馬克龍忍無可忍,開懟

巴黎巴士底廣場附近陷入騷亂。來源:Getty Images

“整體安全法”之所以引發爭議,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讓部分人感到有可能“被搜捕、被跟蹤、被監視”的恐懼,二是法律對警察的保護條款,讓新聞界感到報道和言論自由受到限制,無法對警方的暴力執法進行監督。

“整體安全法”草案的第24條規定,如果“在警察或者武警進行干預時對其進行拍攝,拍攝目的是為了損害警察或武警的人身安全或者精神狀態,且畫面等所有材料中暴露了警察或者武警的面部,或者可以將其識別出來……涉事者及傳播者將面臨一年監禁,和45000歐元的罰款”。

目前,這一草案在國民議會雖然得到通過,但由於輿論壓力巨大,法國政府已經宣佈提請獨立委員會對草案進行重寫。

法國民意趨向保守

馬克龍對此非常惱火,尤其是在一起警察暴力執法事件被證實的情況下。

此前,一名黑人男子21日深夜沒有按照防疫規定戴口罩上街,他在看見一輛警車後迅速返回工作室。但多名警員尾隨而至,在工作室入口處毆打他,持續大約5分鐘。

媒體爆出相關視頻後,4名涉事警察已被法國國家警察監察總局拘留。馬克龍27日説,這一事件“令人無法接受”,讓法國“丟臉”,並表示“法國絕不容許散播仇恨和種族主義”。

但這是就事論事,絕不代表馬克龍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的問題上全面妥協。實際上,自“黃馬甲”運動發生以來,警民衝突雖時有發生,馬克龍卻一直拒絕使用“警察暴行”的提法,並堅決“撐警”。

雙標的英美媒體這回將矛頭對準了“盟友”法國,馬克龍忍無可忍,開懟

因遭遇警方暴力執法而名聲大噪的黑人男子澤克勒。來源:twitter

更重要的是,近年來此起彼伏的社會運動、尤其是頻繁發生的恐怖襲擊也讓越來越多的法國人反思自由與安全的關係。拋開規模浩大的“黃馬甲”運動不談,單單兩個月來,先是《查理週刊》編輯部再次因宗教漫畫遭到襲擊,兩人重傷;然後,中學歷史教師帕蒂因授課內容慘遭斬首,震驚了整個法國和歐洲;再往後,尼斯一座教堂遭遇恐襲,3人被殺身亡……

持續的動盪與頻發的血案令法國社會不寒而慄。此番引發爭議的“整體安全法”,就是法國政府承諾打擊恐怖主義的產物。因為政府表示,法律的目的在於限制人們在網上對警察進行“人肉搜索”,以便讓警察在執法時無需擔心因此給自己和家人帶來風險。

雙標的英美媒體這回將矛頭對準了“盟友”法國,馬克龍忍無可忍,開懟

“不要説什麼鎮壓、警察暴力,這些話在法制國家是不能接受的。”馬克龍去年3月在面向全國民眾的大辯論裏如是説道。來源:new york times

同時,殘酷的現實也讓法國社會思潮趨於保守。例如,越是強調人人平等的傳統價值觀,就越放大現有的族裔和宗教矛盾,而這又讓法國人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與“他們”的不同。但在現實問題面前,人們往往更傾向於優先解決,而非思辨清楚。

法國公共輿論研究所10月的一項調查佐證了這種變化。根據調查,89%的受訪者認為法國的恐怖主義威脅“很高”。

馬克龍反擊英美媒體

日趨保守的民意,正是馬克龍政府堅持擴大警察權力的底氣。

內政部前部長卡斯塔內就指責示威者“假捍衞自由之名,行踐踏自由之實”。現任內政部長達爾馬寧也譴責示威者“對警察實施不可接受的暴力”。

在法國看來,英美媒體的報道觸了馬克龍政府的“黴頭”。

雙標的英美媒體這回將矛頭對準了“盟友”法國,馬克龍忍無可忍,開懟

11月21日,巴黎的抗議人羣。 來源:路透社

對於解封前的抗議活動,《紐約時報》和其他英語媒體就指責法國存在“種族主義和伊斯蘭恐懼症”,這些媒體試圖將法國的暴力活動“合法化”。

馬克龍對此予以堅決反擊。在與“盎格魯-撒克遜媒體”展開的口水戰中,馬克龍説,這些媒體未能理解“世俗主義”這個詞,美國的批評源自“對歐洲模式,尤其是法國模式的誤解”。

馬克龍表示,“當我在這種背景下看到一些我認為與我們有着相同價值觀的國家的報紙……當我看到它們將這種暴力活動合法化,並説問題的核心在於法國是種族主義和伊斯蘭恐懼症,那麼我要説,其已經喪失了基本原則。”

雙標的英美媒體這回將矛頭對準了“盟友”法國,馬克龍忍無可忍,開懟

法國警察街頭執法。來源:AP

但英美媒體仍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人身自由上。《紐約時報》稱,“整體安全法”將限制言論自由和為警察暴行開脱責任。

俄羅斯媒體倒是另有視角。俄《觀點報》29日稱,不論是英美還是法德,西方國家一直使用警察暴力對付示威者,而當俄羅斯採取相應措施驅散示威者時,他們卻對俄説三道四……

(文中圖片GJ、網絡綜合)

撰稿 深海龜

編輯 王若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9 字。

轉載請註明: 雙標的英美媒體這回將矛頭對準了“盟友”法國,馬克龍忍無可忍,開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