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來這裏打卡(35)】“為人民的憲法而由衷歡呼!”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綜合

1954年9月21日的人民日報頭版。

在第七個國家憲法日之際,江蘇揚州殷湖社區的普法志願者為邗江實驗學校學生講解憲法知識。孟德龍攝(人民視覺)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video.

1954年9月20日,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宣告誕生。第二天,人民日報頭版報道了新中國首部憲法全票通過的盛況:全場歡騰,全體起立,為這個偉大的文獻的誕生而熱烈歡呼,掌聲和歡呼聲持續了5分鐘。

歡欣鼓舞的不止是代表,還有會場外的人民羣眾。北京市第八中學初二(3)班學生韓山激動地寫下題為《報喜信兒》的作文:“我們上街遊行慶祝,盡情地歌唱、鼓掌、歡呼。歡樂傳遍了北京市,傳遍了全中國!”説起當年,如今年逾八旬的韓山笑容滿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其中‘人民’二字重千鈞!我們為一部真正屬於人民的憲法而由衷歡呼!”韓山告訴記者,他老伴的一個親戚出生於1954年,就取名“憲法”,“可見這部憲法在老百姓心裏多受歡迎!”67年前韓山的那篇作文,也作為歷史的記憶,收入“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

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又叫“五四憲法”。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該部憲法的起草地是在浙江杭州。1953年12月24日下午,一趟專列從北京啓程,南下杭州。專列上,毛澤東和憲法起草小組目標明確,“治國,須有一部大法。我們這次去杭州,就是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這件立國安邦的大事。”

西子湖畔,北山街84號大院30號樓,是當年起草小組工作的場所,“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坐落於此。毛澤東的警衞伍一曾在84號大院居住。據95歲的伍老回憶,毛主席每天下午從住地劉莊乘車到這裏辦公。這棟青灰色小樓依山而建,樓內的實物、圖片、視頻,再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的光輝歷程。

“為起草憲法,毛澤東和起草小組認真閲讀了世界上各種類型的憲法,吸取人類共同文明成果為我所用。”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會長韓大元説。在30號樓毛澤東辦公室,仍能看到桌上堆放着各國憲法文本。

制定憲法過程中,毛澤東提出“搞憲法就是搞科學”。浙江省委黨史和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王祖強介紹,科學精神體現在每一章、每一節、每一條的研究和討論中,大家在憲法規範的科學性問題上不盲從權威。此外,由於憲法必須全民遵守,起草時遵循了通俗易懂的原則。

杭州方面夜以繼日,北京方面同樣緊鑼密鼓。通常起草小組完成一稿,在北京的劉少奇就主持召開會議討論一稿,起草小組修改後再傳北京。京杭兩地在此期間往來多封電報、信件,不少手稿的落款時間已是凌晨。

經過反覆推敲,幾易其稿,史稱“西湖稿”的憲法草案初稿在1954年3月成型。“隨後進入討論環節,最引人注目的是全民大討論。”王祖強説,1.5億餘人蔘與了憲法草案的討論,這在世界制憲史上極為罕見。大討論期間,部分地方遭遇特大洪災,大家就在防洪堤壩上展開討論。從大政方針到標點符號,118萬多條修改意見被記錄下來。

歷時兩個多月的大討論,不僅使憲法內容臻於完善,更樹立起人民對共和國根本法的信心和內在認同。“‘五四憲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人民自主制定的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具有基石意義。”韓大元告訴記者,雖然法治建設進程經歷了一些曲折發展,但其藴含的民主與法治精神一直傳承延續至今。

“自2016年開館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陳列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開展憲法宣傳教育。目前累計接待觀眾超過142萬人次。”“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副館長王永翔説,通過參觀學習,人們進一步增強了憲法意識,堅定了憲法自信。

“憲法只有緊跟時代步伐,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在杭州市臨平區東湖街道,區人大代表唐建忠正在憲法主題館為居民宣講憲法,“憲法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設立國家憲法日、實施憲法宣誓制度、推進合憲性審查……今日中國,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下,已開啓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譜寫着法治中國的嶄新篇章。

記者看到,陳列館裏,一批又一批公職人員向憲法宣誓,一羣又一羣參觀者進行宣誓體驗。人們面向國旗,莊嚴舉起右拳:“我宣誓:忠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誓詞在耳畔久久迴盪,人民的憲法正在成為人民的信仰和行動。

本報記者 史志鵬《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7月23日 第 01 版)

“來這裏打卡”系列報道

【來這裏打卡(34)】造大船,開出國門去!

【來這裏打卡(33)】五星紅旗,飄揚在地球之巔

【來這裏打卡(32)】“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來這裏打卡(31)】“有路的地方就有解放車”

【來這裏打卡(30)】騰飛在遼闊的天空

【來這裏打卡(29)】三河村,兩次“一步跨千年”

【來這裏打卡(28)】光影長河映射新中國鉅變

【來這裏打卡(27)】黃河奔向“幸福河”

【來這裏打卡(26)】“共產黨讓平頭百姓都能學文化”

【來這裏打卡(25)】“我們的第二次命是共產黨給的!”

【來這裏打卡(24)】羊八井石峽,天路開通幸福來

【來這裏打卡(23)】為你驕傲!“萬里長江第一橋”!

【來這裏打卡(22)】“中國第一展”打開一扇大門

【來這裏打卡(21)】“鐵人精神,永遠都不能丟!”

【來這裏打卡(20)】石河子有了新標籤

【來這裏打卡(19)】火車頭,帶我們駛向交通強國

【來這裏打卡(18)】櫻桃紅遍厲家寨

【來這裏打卡(17)】“金珠瑪米,讓我們見到了光明”

【來這裏打卡(16)】紅色血脈,在湘西熱土流淌

【來這裏打卡(15)】“工業中國”奮起的縮影

【來這裏打卡(14)】雄赳赳!丹東英姿更昂揚

【來這裏打卡(13)】“只有共產黨把淮河治好了”

【來這裏打卡(12)】幸福生活“鏗鏗”而來

【來這裏打卡(11)】三亞,椰風海韻處處春

【來這裏打卡(10)】體育強國夢,從這兒開始

【來這裏打卡(9)】“現在的日子,攢勁得很!”

【來這裏打卡(8)】看!這顆璀璨的“絲路明珠”

【來這裏打卡(7)】 “新生活就從那時候開始”

【來這裏打卡(6)】功業長永,紅旗自有後人擎

【來這裏打卡(5)】“阿拉幸福感老濃了!”

【來這裏打卡(4)】北大荒,已成貨真價實的北大倉

【來這裏打卡(3)】“趙光腚”們如今過得有滋有味!

【來這裏打卡(2)】這張考卷,歷史給出了答案

【來這裏打卡(1)】人民日報從這裏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