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水母出現的大觀堰生態公園:魚兒當“清道夫”,死水變清澈
“我們熟悉得很,中午少一些,傍晚時候在水邊看得比較清楚。”
成都市錦江區佳宏路社區的巡護志願者們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大觀堰生態公園裏的水母幾乎一整天都能看到,傍晚尤其多。
此前,有家住大觀堰附近的網友表示自己帶着孩子戲水時無意間撈到了類似水母的生物,經專家鑑定,大觀堰水體內發現的很可能是桃花水母,一種淡水中生活的水母。
水母動圖
紅星新聞記者曾於今年6月初來到大觀堰生態公園,彼時,水體內水草密佈,嚴重影響了水體的觀感,周邊居民對於水體意見頗多。記者9月9日再次來到大觀堰生態公園時,水體內的水草已經明顯減少,水面上幾乎沒有雜物,水體也更清澈了。
大觀堰只是成都河湖治理的一個縮影,今年,成都已經啓動實施入河排污口查、測、溯、治、管專項行動,組織開展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試點,計劃開展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300餘條、4200餘公里。
帶回館裏的桃花水母 趙力 攝
水體變清 水質變好
生態治理手段成效初步顯現
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佳宏路社區的巡護志願者們每天要在大觀堰生態公園巡視兩次,公園管理人員也會加入到巡護的隊伍中。
“巡視的主要工作是禁止釣魚,也不允許拋灑魚食。”巡護隊員曹阿姨介紹,大觀堰水體內的魚正在發揮治理功能,“大觀堰水體內的水草能夠得到控制,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投放的魚。”
大觀堰生態公園
負責大觀堰水體治理工作的明瀾水生生態環境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負責人龔亮告訴記者,團隊在對大觀堰湖體內的水草進行“深度收割”後,正利用生物治理方法維持湖水內植物數量的相對穩定。
“清淤的主要工作是清理漂浮物,同時針對瘋長的水草進行‘深度收割’,按照湖水面積,團隊投放了近1000斤草魚,這些草魚將在湖水中發揮減緩水草生長的作用,為後期持續修復留出時間。”
大觀堰生態公園
生態治理成效如何?志願者們見證了水體“由濁變清”的全過程。
“過去大觀堰是有水的,但由於是‘死水’,沒有流動的水源,所以夏天容易產生水藻瘋長的情況,枯水期還會產生異味。今年夏天的治理工作首先是把水草控制住了,水也變清澈了,前不久還在水裏發現了水母,看來水體確實是比以前好多了。”志願者曹阿姨告訴記者。
有專家認為,水母對水質有一定要求,可以看出大觀堰生態公園內的水質有所改善。
大觀堰生態公園
環保志願者超過13萬人
水質改善成效仍將逐步鞏固
大觀堰生態公園內的“倡議書”中寫道,“請不要在湖邊垂釣,讓湖裏的魚兒當‘清道夫’,還大觀湖秀美環境。”
除了大觀堰生態公園,成都還有更多河湖的環境正在改善。
今年1-7月,成都市地表水水質總體呈優,114個地表水斷面中,I~III類水質斷面110個,佔96.5%,無V類、劣V類水質斷面。錦江流域水質、金馬河流域水質均為優,沱江流域成都段水質為良好。
錦江
截至今年3月,通過成都環保志願服務平台註冊的環保志願服務者已達13萬餘人,包括政府機關、高校、企業與社會團體在內的環保志願服務專業隊伍100餘支,成都環保志願隊伍、志願者累計開展環保志願服務宣傳、培訓、實踐等各類活動1.8萬餘場。
“成都要打造生態價值轉化新高地,推進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在今後五年還將謀劃一大批重大生態修改和污染治理工程項目。”今年2月,成都市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軍透露,項目估算總投資2000多億元。
錦江夜景
“下一步,針對全市水質改善成效還不夠穩固、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短板、面源污染治理相對薄弱等問題,我們將突出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以水生態修復為核心,通過重大生態修復治理工程,提升河湖生態功能。”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已啓動實施新一輪水污染防治攻堅行動,突出重點,狠抓未達標斷面達標攻堅,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力爭用2年的時間,使成都水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最終目的則是確保“十四五”水質總體保持為優,努力實現“有河有水、有水有魚、人水和諧”的規劃目標。
錦江綠道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王培哲 攝影記者 呂國應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