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社會組織成員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三屆“人權、民主與法治論壇”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綜合

重慶市亦格社會發展促進中心成員廖予含發言。

中新網日內瓦11月19日電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三屆“人權、民主與法治論壇”於當地時間11月16日至1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重慶市亦格社會發展促進中心成員張祺樂、鄭若瀚、廖予含、姜炳萌遠程參加會議。

廖予含就第一議題“平等訴諸司法的機會:人權、民主、法治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發言表示,中國長期以來致力於促進法治,確保所有人都有平等訴諸司法的機會。2016年至2020年,中國政府繼續加大依法治國和司法公正的力度。落實律師依法執業權利保障機制,加強對涉訴當事人權利的制度保障。建立了相應的數據庫和報告制度,確保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

重慶市亦格社會發展促進中心成員姜炳萌發言。

姜炳萌就第二議題“使司法對所有人而言都不再遙不可及”表達了觀點。她認為,法律援助制度本身的價值就在於幫助弱勢羣體能夠藉助法律援助進入司法程序,中國政府通過一系列法律明確規定了在司法活動中對需要為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羣體提供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司法救助”這一關鍵詞,可以得出相關案例21萬件左右。這表明,中國政府實質性地推動了弱勢羣體的司法救助。

重慶市亦格社會發展促進中心理事張祺樂發言。

重慶市亦格社會發展促進中心理事張祺樂在第三議題“緊急情況發生時:在危機時期獲得司法救濟”中發言。她提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了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得到切實的司法救濟,中國的法院藉助互聯網優勢,創新工作方式,利用智慧法院系統和在線庭審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為當事人參與到案件審理過程提供了便利,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與司法救濟權利。

重慶市亦格社會發展促進中心理事鄭若瀚發言。

在第四議題“擴寬司法救濟範圍”中,重慶市亦格社會發展促進中心理事鄭若瀚發言表示,在數字化時代下,司法系統應當抓住數字科技的紅利,加強司法監督。一些法院通過使用“法院清廉司法風險防控系統”“同案不同判預警平台”等系統,維護司法公信力。此外,一些法院推行案件辦理全程網上留痕的,有助於將事後監管的模式轉變為事前和事中監管模式,增強司法監督的有效性。但利用智能化工具輔助監督的同時,也需要警惕它可能存在的數據風險、算法風險和各種制度風險。

據瞭解,本次論壇以“人人平等訴諸司法:民主、法治和人權保護的必要要素”為主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主席納茲哈特·沙米姆·汗、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赫里亞在會議上發言。(完)